在楚雄州牟定县这片热土上,滇西新能源事业部以坚定的步伐和非凡的决心,掀起了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的热潮。安乐乡、上观音塘、安下村、旧村、下村五个光伏发电项目如同璀璨的星辰,镶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总占地面积约3123亩,共计50个光伏方阵,累计装机容量达142兆瓦。
在牟定项目建设过程中,该事业部从场地前期筹备、基础施工,到光伏组件的精准安装,再到电气系统的精细调试,每一步都如同紧密咬合的齿轮,环环相扣、有条不紊。施工团队争分夺秒,每一个项目都刷新了工期。安乐乡40兆瓦项目建设工期125天,上观音塘27兆瓦项目建设工期167天,安下村25兆瓦项目建设工期110天,旧村35兆瓦项目建设工期92天,下村15兆瓦项目建设工期27天。下村项目创下最短建设工期纪录,同时建成了2024年云南省第一批新能源项目名单楚雄州范围内第一个全容量并网投产项目,在牟定县、楚雄州充分展现了“大唐速度”,意义非凡,影响深远。
超前谋划,筑梦光亮起航
在取得牟定县首个光伏项目建设指标之时起,该事业部便未雨绸缪,紧锣密鼓地成立了牟定光伏项目部。这支由各路专业人才组成的队伍,不畏艰难,不惧挑战,以“勇于拼搏、敢于胜利”的精神风貌,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设备排产时期,该事业部安排专人前往设备生产基地入场监造,秉承着“设备不发货,坚决不离场”的原则,确保设备保供。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该事业部深入研究解读地方政府政策,采取白天实地踏勘,晚上挨户走访的方式,保障项目建设用地需求,为项目后续建设创造了良好开端。
统筹布局,引用先进技术
在项目开工前,该事业部细致谋划,统筹布局,积极联系设计院提前进场踏勘,拟定设备物资采购计划,与设计单位和政府有关部门紧密合作,谋划修建进场道路。同时,协同施工单位提前办理各项征地手续、施工道路报批手续。通过实地踏勘划定生态红线,走访宣传取得村民支持,保证了建设用地依法合规,建设环境安全稳定。
为了更高效地管理项目,该事业部充分利用无人机技术,将项目原始地貌通过视频、照片的方式进行记录,避免了后期因缺乏原始数据导致的纠纷。在地势复杂、人员无法负重直达的区域,利用无人机进行组件吊装运输,既提高了效率又降低了人工运输的危险,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攻坚克难,夯实安全根基
由于5个项目资源获取时间不一致,导致工程建设与尾工消缺同时开展的情况出现,加之项目用地分散,施工作业点多面广,使得安全风险成倍增加。就在这些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该事业部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工作态度巩固夯实基建、环保、舆情、职工安全等工作根基,筑牢了“大安全”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地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增强了施工队伍的安全意识,坚决克服了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努力创造了一个安全文明的工程施工环境。同时,以“严查、严抓、严惩”机制为抓手,刚性约束违章行为,通过开展安全事故警示教育,高空坠落、滑坡、地震等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安全防护水平,为工程建设零事故、零伤亡、零通报目标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
质量为先,实现质效双赢
该事业部秉承“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宗旨,以建设“四优”工程、精品工程为目标,加强过程管控,从施工方案、技术交底、施工工艺、检查验收等多个环节着手,突出依图施工、依规施工,严格把控工程质量标准。督促各参建单位严格落实“三检制、旁站制”,抓早抓小,做到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复检验收的有效闭环。
自各项目开工以来,参与建设的流动民工达一千三百多人次,为周边村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带动了乡村振兴,当地百姓获得了土地租金和劳动报酬双份收入,实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牟定五个项目设计年均发电量2.41亿度,每年可节约标煤7.2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02万吨,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实现了显著的环保效益。该项目采用农光互补模式,秉承开发建设与农业种植同步规划、和谐发展的理念,实现了显著的社会效益。该事业部积极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为牟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截至2024年底,牟定五个光伏项目累计发电量高达1.72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5.19万吨标准煤,减少13.5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这些数字背后,既是对大唐人辛勤付出的回报,更是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有力践行。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云南公司的领导下,滇西新能源事业部不负时代召唤,不负上级重托,担当作为,拼搏奋进,立足滇西区域,奋力开拓能源市场,努力建设电力项目,以优质能源电力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云南网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