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跃良:十年磨一剑,高原“种风机”
来源:滇东新能源事业部
作者:郑周/文 字跃良/图
日期:2024-03-05

天空下,山峦起伏连绵,草木青翠欲滴;群山间,叶片随风起舞,风机高高耸立。从事风电行业十年,实现从设备厂家到业主方的完美蜕变,挥斥方遒,在丘北县美丽的高原山地续写与风的故事。滇东新能源事业部锦屏西风电项目设备管理字跃良看到此番壮阔景象,心中无限感慨。

闻风而动,勘路保通运大件

字跃良深知协调征地是道路建设的第一道关卡,在拿到土地征、租用这个“通关文牒”后,他立即带队进行进场路线踏勘,高效编制完成大件设备运输方案,确保设备顺利进场。

进入夏天,正值设备运输、风机吊装的关键时期,频繁的下雨天气是摆在字跃良面前的又一难题。字跃良每天现场踏勘运输路线,对泥泞松软道路提前做好换填工作,及时组织总包及施工单位对上坡泥泞路段铺设水稳层,实时紧盯铺设进度,督促确保快速完成道路修整,为设备运输争取更多时间,力争节点任务不被道路问题卡脖子。

运输过程遇到下雨,字跃良更是一刻不敢松懈。他经常披上雨衣就冲进滂沱大雨中,亲自指挥运输车辆、调度人员、物资和设备。雨水灌进靴子、袖口和衣领,黄泥在鞋底粘上厚厚一层,他也全然不顾。等到雨霁云开,设备运输顺利进行,他才能吃上早已凉透的饭菜。

“苦是真的,累是真的,成果丰厚也是真的。”字跃良参与完成90余公里进场道路的建设,保证了风机大件设备运输顺利进行,也为风机顺利吊装奠定了坚实基础。

破风而行,优化吊装抢工期

字跃良是十年资深风电人,但在风机吊装时也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发电时,希望风大;吊装时,希望风小。”这个矛盾着实让字跃良头疼。锦屏西风电项目选址是在风力资源丰富的高山风口,这给风机吊装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风险和难度。字跃良深知风向和风速对安全高效吊装的重要性,随时关注着天气情况,连他自己也不免调侃到:“每天比吃饭喝水次数还多的就是看天气预报。”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字跃良跑遍锦屏西风电项目172个机位,深入现场了解机位平台现场情况,并以此确定主吊车、辅吊车的选型及站位,根据设备到货情况、集电线路施工进度、投产顺序提前对吊装机位进行排序,有效提高了整个项目的吊装效率。

大件运输及风机吊装必须跟时间赛跑、和变幻莫测的天气比耐心。每天在几个吊装现场来回穿梭,字跃良时刻提醒并督促运输单位、吊装单位,守住窗口期,不留“最后一公里”、坚守最后一分钟,保证运输和吊装的工作效率,务必分秒必争地完成工期节点投产任务。

追风而至,验收调试促投产

面对“6.30”完成锦屏西一期全投机组并网发电的艰巨任务,字跃良凭借经验和查阅相关资料,提议提前三个月开展风机验收工作。事实证明,该方案的采用对于缩短工期十分有效。

遇到无法开展吊装工作的时候,字跃良也不愿闲着。他主动协助同事开展送电前集电线路验收、绝缘测试工作,监督施工单位开展高压电缆耐压试验、箱变试验等工作,还参与协调风机厂家开展投运风机的调试、通讯恢复、故障处理工作。整个建设过程,字跃良累计参与验收集电线路30回、风机累计调试133台。当同事们劝他空闲时间注意休息时,他总说:“项目投产是大家的事情,能帮上一点忙让风机早一天并网,就能多发一点电。”投产前一晚,他仍奋战在现场,与风机厂家、箱变厂家、总包单位通宵调试风机。

有心人天不负。6月30日当日早晨,风机调试顺利完成,首台风机实现并网发电。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字跃良眼含热泪,长时间以来的压力和疲惫终于得到释放。

跋涉者,不以前路为远;勇进者,不以山海为阻。如字跃良这般有能力、敢吃苦的大唐追风人,用青春“种”下了一台台风机,犹如一棵棵参天大树,他们期盼着,寒来暑往、春秋代序,收获的季节必将结满绿色能源的果实。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29 09:4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