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后的标签是什么,“幼稚”“不能抗压”“好高骛远”?事实并非如此。大唐的“00后”们已悄然褪去青涩,用坚实的肩膀担起了重任。滇东新能源事业部锦屏西风电工程项目部的阳光少年朱传理,在追风的奋斗和成长过程中,展现出的勇敢与坚强、责任与担当令人动容。
迎难而上,协调征地铺平路
“甜蜜蜜,你笑地甜蜜蜜,就像花儿开在春风里......”阳光般的笑容、咧开的大白牙仿佛一朵开了的太阳花,似乎一瞬间就可以治愈所有琐碎繁杂事情堆砌的烦躁。当同龄的小伙伴还在繁华的都市享受青春的浪漫时,21岁的朱传理已经在锦屏西风电项目部书写着别样的奋斗风采。
锦屏西风电项目用地涉及丘北县10余个乡镇、自然村、小组,点多线长,征租地涉及面广,情况繁杂。面对征租地协调难度大、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朱传理初生牛犊不畏难。他主动学习新领域的知识,积极投身“国内规模最大高原山地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工程建设青年突击队,主动协调总包、设计、监理及地方关系。每日翻山越岭、深入村寨、访家到户,面对面与村民真诚交流,耐心细致地讲政策、谈发展。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朱传理等攻坚青年的共同努力下,历时6个月,征租地的“硬骨头”终于被啃下,该事业部顺利完成锦屏西一期和二期Ⅱ标35kV集电线路和220kV联络线塔基征地协调工作,为项目按期开工提供了有力保障。
朱传理(中)
勇于担当,集电线路架桥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朱传理将这个道理牢记在心,坚持踏实做人,认真做事。锦屏西风电项目自开工后,工期建设进度紧张。这对朱传理这样的青年员工来说是一次学习成长的机会,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年轻的朱传理勇于担当,经受住了这次大考。
集电线路在风力发电系统中起到桥梁作用,其建设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电能输送。锦屏西一期和二期风电工程项目集电线路的验收和送电由朱传理负责。在集电线路施工期间,恰逢5月,雨季初临,天气变化莫测。朱传理主动协调总包单位加大施工投入,抓住施工黄金期,在现场盯牢盯紧,严把建设质量和速度。带领施工队伍20天内完成19基杆塔的基础开挖、浇筑、杆塔组立、线路架设,并在第一时间完成验收送电并网。期间,朱传理协调增加施工人员526人次,10天内完成13基塔的开挖和浇筑,21天内完成91基铁塔组立,协调增加5台张力机同步放线,完成22公里架线。于2023年6月初,顺利完成一期项目首投6回集电线路的全部基础工程,为项目“6·30”首投目标奠定扎实基础。
“困难很多,压力很大,但任务是必须要完成的,没有别的办法,‘两横一竖’就是‘干’!”。这是朱传理在项目总结会上的心得体会,也是他遇到难题时的坚韧态度。
朱传理(右一)
吃苦耐劳,硕果累累保投产
风雨交加不觉寒,翻山越岭不觉累。进入秋天,山上的天气恶劣,昼夜温差大,施工难度也大。朱传理每天过着紧凑忙碌的日子,白天盯牢现场基础浇筑的质量,督促施工队完成当天组塔架线目标,晚上组织总包与施工单位召开总结会,并安排第二天的工作。朱传理以吃苦耐劳的毅力,在攻坚克难中不断提高自身执行力和抗压能力。
不管是验收还是送电,都要顶着严寒和大风每基杆塔逐一验收。有一次,验收线路时突然下起大雨,山上没有躲雨的地方。朱传理只能淋着雨验收,完成时已经是下午四五点,突然又接到电缆需要更换,现场人手不够的消息。此次更换电缆对投产目标非常重要,朱传理二话不说,连湿衣服都来不及换,便马不停蹄地赶到现场,与现场施工人员一起铺设电缆。后来项目负责人夸他吃苦耐劳、冒雨奋战时,他乐呵呵地笑着说:“大雨当小雨,小雨当冒汗,没吃晚饭就当减肥了。”
风雨兼程终不负。锦屏西风电项目所有集电线路近2000基塔,每个基塔的验收都需要用脚步一一丈量。一年的时间,1836基钢塔塔基,437公里的线路,爬山、跨沟、披荆斩棘,成为每天轻松拿捏微信运动霸榜的“走路达人”。24小时验收,随叫随到;暴雨倾盆,“湿身”巡线;崴到脚、磕到腿、划破手是家常便饭。于9月完成锦屏西一期集电线路的验收带电目标,在随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验收投运锦屏西二期集电线路20余回、箱变百余台。
大风起兮心飞扬,风机威兮守四方。和众多努力拼搏的人一样,朱传理在青春逐梦的路上为自己喝彩,传递“阳光”正能量,用奋斗姿态书写青春、用实干成绩刷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