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形容词是什么,“躺平”还是“担当”?看着一台台风机拔地而起,听着风机叶片撕裂疾风的凯歌,滇东新能源事业部锦屏西项目部这群刚毕业的零零后“追风少年”,令徐凤龙回想起曾经的青春故事,在飒飒的风声、澎湃的热血中,“追风少年”的故事正徐徐展开……
邻家少年何建飞
是邻家少年,也是风电小子,对工作的细致和暖男的气质俘获的却是一群基建男人的“芳心”,他就是何建飞。
“初见小何,衣着干净、精神帅气,昆明理工大学毕业,当之无愧的才子,邻家少年和学霸的感觉立刻浮现在我的脑海。从小爸妈念叨的那句‘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觉醒了我的童年记忆。”徐凤龙笑着说。
“小何,把报表做一下。”“小何,写一下汇报材料。”文字清晰、数据准确,不管是对外接待、对内会议、各项迎检和专项检查,还是项目征租地、协调施工纠纷、平衡设备供货、督促资金保障,这个认真、细心、负责、勤恳的邻家少年总是游刃有余地完成各项工作,全力以赴当好锦屏西项目部的“粮草兵”。
他也是锦屏西项目部公认的暖男。“记得一次为了配合迎检,我们一起通宵准备材料,凌晨两点,又累又困,看着电脑屏幕上‘舞动’的文字和数据,令我愈发焦躁,脑子乱成一团的我怎么看都是一场大型‘蹦迪’现场,怎么也理不出从开挖到吊装的施工时间和资源配置的逻辑性”。徐凤龙回忆着。
“龙哥,夜还长着呢,先喝点‘快乐肥宅水’休息一下,我先把数据汇总到一张表上,你再慢慢理。”直到现在回想起来,徐凤龙的心里都是暖乎乎的。
超乎年龄的成熟可靠,何建飞在工作中总是积极主动,乐在其中,是项目部所有人眼中一个可以共担职责、共同奋斗的邻家少年。
阳光少年朱传理
“甜蜜蜜,你笑的甜蜜蜜,就像花儿开在春风里......”阳光般的笑容、咧开的大白牙仿佛一朵开了的太阳花,似乎一瞬间就可以治愈所有琐碎繁杂事情堆砌的烦躁,他是锦屏西项目部的“阳光大男孩”朱传理。
“老师傅,‘子弹头’为什么安装在带电侧另一边?为什么要竖直向上?电缆怎样铺设才能又快又好?”朱传理的脑瓜总是一堆为什么,协助负责集电线路管理工作的他总是笑嘻嘻的问监理人员、问专业技术人员。一年的时间,1836基钢塔塔基,437公里的线路,爬山、跨沟、披荆斩棘,成为每天轻松拿捏微信运动,霸榜的“走路达人”。非工程专业的他,凭着对工作细节的深究、知识的运用和乐观谦虚的态度,快速成长为线路施工和管理的“小行家里手”。
工作中,他不畏艰难,吃苦耐劳,奋进拼搏,征服了蜜蜂山、金猪山、寅虎山等茫茫群山。24小时验收,随叫随到;暴雨倾盆,“湿身”巡线;崴到脚、磕到腿、划破手是家常便饭。他的坚韧也赢得了各建设单位人员的“男子汉”认可。
和众多努力拼搏的人一样,朱传理给自己施压,也给自己治愈。闲暇时他喜欢打篮球,一个3分球都能让他高兴的蹦蹦跳跳,在青春逐梦的路上为自己喝彩,传递“阳光”正能量。
冷酷少年周云瑞
“师傅,你们不能这样干!”周云瑞是个纯正的东北人,斯斯文文的外表包裹着北方人独有的无畏、豪爽的灵魂。
锦屏西项目部的人都说他是个“战争小子”,他和施工单位吵、监理吵、设计吵,吵遍四方,得了个“冷酷少年”的逗趣称号。周云瑞负责项目征地和砼浇筑工作,为加快施工进度,平衡质量和进度的关系,从开挖验收基础开始,他就时刻紧盯现场,唠唠叨叨。
“一定要清理干净基岩面,确保地基承载力!”“天越热就更需要你们在仓面上监控砼塌落度和易性,要提醒施工人员及时振捣。”很多时候,施工单位的人也会找他解释:“咱们离这个月目标可远呢,清的差不多就浇了吧!”但他的回答永远都是两个字:“不行。”
由于锦屏西项目地处喀斯特地貌区,有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溶洞。如若设计单位处理方案给的不及时,周云瑞总是心急如焚,为确保当天拿到方案,周云瑞曾一天给设计单位打7个“夺命连环扣”电话,凭着这股“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和他那“六亲不认、吵遍四方”敢于较真的干劲,有效助力锦屏西一期65台风机砼浇筑保质保量、如期完工。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冷酷的周云瑞生活中也是个腼腆、痴情的温柔男孩,他也会在感情的失意的时候凌晨五点独自迎接朝阳,怀念过往......
呆萌少年彭泽
圆圆的脸,配上一副小眼镜,话很少,他是彭泽。总是喜欢安静的呆在一边,听别人侃侃而谈,但只要他参与的话题,他总能金句频出,引得大家笑声不断。
性格呆萌的他,在工作中却是一丝不苟。负责安全工作的他坚持不漏过一个疑点,不疏忽一个细节,不放过一个可能。很多时候总是中午吃过饭便匆匆赶赴现场,穿梭在各个点位盯控检查,督促施工单位严格落实安全责任。
看看车档高度是否达标、车辆有无超载、施工作业警戒线是否拉设、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等等……每到一处他都会细致入微的叮嘱,或许在别人眼里这些都是“小事”,但彭泽绝不肯放过基建安全的任何一个“定时炸弹”。
对那些心存侥幸、忽视安全制度的施工人员,他总是不厌其烦的严肃提出批评。每天除了安全巡视、监护、协调各种琐事外,晚上还要按时组织参建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活儿干完了,大家把钱挣到手,平平安安回家,高高兴兴和家人团聚,我的任务也就完成了。”这是彭泽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
“百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这群追风少年在这片红土地上激昂着青春,身体力行诠释着青春的形容词。这样的他们还有很多,他们的青春故事未完,待在滇东新能源事业部“打造高原山地百万千万级新能源示范基地”中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