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场检修攻坚战,从一个部门的团结到多个部门的协作,从师徒情感到碧电精神的传承与赓续,我们通过这场战役看到了碧电人的坚定、坚持与坚守,他们平凡而又伟大,他们以身作则,他们迎难而上,他们团结一心,他们顽强拼搏。这场战役是一代代碧电人屡次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缩影,是一代代碧电人辛苦付出与默默奉献的真实写照,这里有太多的情感和闪光点蕴藏其中,寥寥数字也道不清写不明这个名为“碧电人”的优秀集体,他们个个都是宝藏!
发现异常
9月17日,检修部电气试验班因连续大雨天气对设备开展检查,在对220kV开关站碧早一线2212电流互感器(后面简称CT)的油样油色谱化验过程中,发现氢气、总烃超标,试验人员黄世平和张健分析判断是由于CT内部低能放电造成的,紧急复测后判断得以证实,电气试验班立即上报设备异常。同时,电气试验班和电气二次班对备品进行了试验,为后续抢修争取了时间。
在抢发电量期间,设备异常极易造成送电受阻,若不及时处理,氢气、总烃累积易发生爆炸。我厂立刻向甘肃省调度申请处理设备异常,省调批复在12小时内完成,即在17日晚8点至18日早8点完成处理。
收到批复后,刚下班的检修人员迅速奔赴现场开始准备工作及制定更换CT的三措两案;夜间照明不足操作难度大,220kV开关站碧早一线、二线负责着送电任务,此次操作需在母线带电的情况下进行,安监部提级监护;检修部、碧口水电站、生技部、汽车队相关人员悉数到场,这场由各部门联动的抢修战役蓄势待发。
起吊作业
晚上8点,在准备工作和安全措施都完备的情况下,抢修工作开始,此次任务由检修部的蒲世彪负责,成员为董晓鹏,王荣担任技术指导。此次抢修需将CT的A相和C相进行更换,CT顶端距地面有7米左右,只刀闸就有七八十斤的重量,一个备品重达1吨多,备品的更换必须由吊车协助完成。220kV开关站地方狭窄,吊车操作起来极其困难,不仅要在狭窄的空间完成指令动作,还要避免因安全距离不足在起吊过程中发生放电,负责吊车指挥的王先成一脸严肃、谨慎地下达着起吊指令。现场监护人员目不转睛地紧盯每一项操作,眼神跟着机器一起移动,连呼吸的频率都与操作保持一致。蒲世彪和董晓鹏动作娴熟地爬上瓷瓶,开始拆卸C相。夜晚照明不足会加大工作难度,但蒲世彪和董晓鹏配合默契,技能过硬,经过6个小时的协同作战,终于完成了C相的拆卸和安装,彼时已是凌晨3点。
雨情
蒲世彪和董晓鹏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天就下起了雨,“快去给大家准备雨衣!”厂长党星明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现场。碧口水电站豆继学将部门的雨衣统统收集起来,发给了大家。雨越下越大,距离省调批复的时间只剩下5个小时,没有犹豫的时间,只能冒雨继续抢修。“夜间本就看不清楚,这么大的雨更加影响视线了,下雨湿滑,脚在瓷瓶上根本撑不住,高空作业的难度又加大了”技术指导王荣的心里不免担忧。
“咱们抓紧时间,一鼓作气搞定它!”大雨中,蒲世彪和董晓鹏互相打气。“慢一点、稳一点”王荣迫切地叮嘱着。大雨中脚在瓷瓶上极易打滑使不上力,蒲世彪和董晓鹏只能把脚卡在缝隙里,全身的重量全部靠安全带承重,“往后仰,靠安全带受力”“掌握了平衡再开始”“慢一点,雨太大,有点看不清”“检查一下螺丝有没有遗漏,刀闸触头接触面积是否符合要求”蒲世彪和董晓鹏相互提醒着操作要领,没有多余的话语,只是每一个动作更加谨慎、更加坚定,精细的调整着刀闸的安装高度和触头的接触面积。在他们操作的下方,是一个个屏气凝神的身影,他们站在雨夜中注视着同一个目标,在为他们鼓劲的同时,也希望这场战役早点顺利结束!
更换完成
在二次班恢复接线的过程中,因接线端子不能受潮,班长达宏亮就用自己的雨衣罩住整个设备,成员张文军和方鑫就在雨衣下打着手电筒进行接线,最后再用热风枪进行烘干。大雨中,雨衣已经失去了挡雨作用,大家从里到外淋了个透。“你休息一下,我上去!”看着董晓鹏冻着发紫的嘴唇,王荣将董晓鹏换下,自己爬了上去。就这样交替着,在各部门的协助中,终于,在18日早上8点完成了备品的更换。9点,设备带负荷运行,无异常,一切顺利!
这场历时12小时的冒雨抢修战役终于在多部门、多工种协同作战的攻坚下画上完美句号。
关于这场战役——
“只有自己干了,才能带动别人”
王荣今年已经54岁了,是检修部的技术骨干,对电气一次类操作拥有较高的技能水平,他入厂这么多年,一共收了两个徒弟,两个徒弟都在电气一次班,其中一个便是董晓鹏。师徒三人身上有许多共性,他们都是军人出身,平时都注重锻炼身体,干起活来也是毫不含糊。
“这是我干了几十年检修最辛苦、最危险的一次。”王荣这样评价此次任务。的确,夜间操作、大雨、母线带电、视线不清,这些危险因素堆积在一起,让这次抢修任务的困难指数加大了很多。“但还是得干!为了设备安全、可靠的运行。”王荣笑着说,“当时大家都很紧张,可干完后又嘻嘻哈哈,一身轻松,这就是检修部的凝聚力和团结的精神!”
“心疼徒弟了?”有人这样问他。
“肯定心疼嘛,不仅心疼晓鹏,还心疼小彪,都和自己的孩子一样,那么大雨,吊在上面连续干了那么久,都不能说是体力,后面都是靠毅力。”在心疼徒弟的同时,也能看出王荣眼中满是骄傲,那是对徒弟的欣赏与肯定。
干完活回家,王荣冲了一包感冒冲剂给自己,可第二天,他还是感冒了,昏昏沉沉地睡了一天,可他并不以为然:“只有自己干了,才能带动别人。”
“我们年轻人怕什么!”
董晓鹏干完的最大感受就是——太、冷、了!雨衣里的衣服也都湿透了,就是咬牙坚持!
“干活的时候顾不上,但干完下来又冷又饿”,董晓鹏回家洗了个热水澡,随便吃了两口就睡下了,脑海里却满是师父王荣的身影。
董晓鹏平时酷爱锻炼,身体素质也很好,用大家的话说,一看就是练过的,可饶是如此,他也感觉很费劲,更何况是比他年龄大很多的师父王荣,师父心疼徒弟,徒弟何尝不担心师父。“我师父那么大年龄都不怕风吹雨淋,我们年轻人怕什么!”
“都是经历”
瘦瘦的身体蕴藏在巨大的能量,这句话就是用来形容蒲世彪的。作为一名资深骑行爱好者,蒲世彪的骑行记录已达2万公里。可这场抢修战役下来,还是让他感觉有些体力不支,尽管如此,在回去简单冲洗之后,他又投入到了当天的工作中,没有休息。
他总是如此,默默地干活,操心着工作,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一件事,协调好每一项工作,也许对他来说,工作是他自始至终的源动力。
“也不仅仅是我们在辛苦,一整夜,厂长、安全总监、副总工程师、安监、生技、汽车队所有人都在一起工作,这么多人一起去完成这项有挑战性的工作,对彼此来说,都是经历。”
“检修人,入股不亏”
对于初出茅庐的陈如先来说,参与这场战役本身就是一次洗礼。
在这场战役中,作为7月刚刚进厂的新员工,陈如先负责在外围做一些琐碎的工作,比如找工具,拿东西。只是站在旁边看着,他都觉得很是疲惫了,不仅冷,眼睛还很酸痛。
“那天,我看见的每一个人都在很卖力地工作,大家各司其职,认真地完成自己的任务。虽然辛苦,但现场那种团结一心,互相帮助的氛围感染了我。”这种现场经历带来的震撼让他久久不能平静,只为身为其中一员而骄傲。在他看来,这次择业是选对了地方,检修部这个集体他很喜欢,碧口水电厂这个家庭他感觉很温暖,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检修人,入股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