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院:“金牌职工”的成长之路
来源:大唐中南电力试验研究院 作者:唐晓阳 日期:2023-08-22

“‘双碳’战略推进新一轮节能减排,加之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后出现空预器堵塞,由此引发的机组限负荷、电耗增大等问题成为困扰发电企业的难题。中南院经过6年攻关,提出了空预器堵塞治理系统……”

10月26日,在科学技术研究总院2021年“职工创新创效大赛”上,大唐中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青年职工赵瑞松汇报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堵塞治理系统》项目获得了评委和专家的一致好评,以全场最高分拿下此次大赛“创效组”第一名。

从初入职场的技术“小白”到集团公司“创新工作室金牌职工”,从一线普通工程师到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赵瑞松用创新诠释工匠精神,用时光雕琢无悔青春,用坚守和执着展现新时代大唐科研人的风采。

扎根一线,敢啃“硬骨头”

当前,火力发电仍然占据了当前电力的大部分市场,如何挖掘机组潜力、推进火电机组的节能降耗,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为电力技术研究企业的一份子,赵瑞松深知肩上的责任和使命。

面对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后引起的空预器堵塞这一行业难题,在行业内众多企业多番尝试无法根治之时,赵瑞松所在的团队迎难而上,开展深入研究和技术探索。这种“敢啃硬骨头”的拼劲儿,成为赵瑞松入职以来最大的收获。

2020年底,针对某厂3号机组因空预器堵塞严重而导致机组限负荷运行的情况,入职5年的赵瑞松主动请战,成为该机组“空预器堵塞治理系统改造EPC项目”的项目经理。秉承着“一机一案”的治理原则,他带领团队成员深入现场调查问题,发现该机组存在导致空预器堵塞的常规原因外,还存在稀释风带灰严重、一次风量测量不准等问题,这些问题若不有效解决,该项目将无法进行下去。为此,他和团队一头扎在实验室就是好几天,开发出一种微正压式测量装置,同步应用稀释风除灰装置,可较好地解决稀释风带灰严重导致的喷氨母管、支管、支管手动门积灰堵塞问题,预防管道及阀门喷氨量局部失衡所引起的氨逃逸升高问题。截至2021年11月,该机组空预器已稳定运行近一年,尿素耗量较改造前降低70%,空预器差压降低1.55 kPa,仅从尿素耗量角度核算,每年节约成本346.9万元。

“此次改造投入少、效果好,我们十分满意。中南院的技术非常可靠。”该项目受到了发电企业的认可。

勇于创新,培育“竞争力”

“科技创新就像跑马拉松,虽然过程中有苦有累,但更多的是达到目的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有着马拉松爱好者和科技工作者的双重身份,赵瑞松总能捕捉生活和工作的相通之处,激励自己在科技创新路上多想一步、多走一步。

喷氨优化调整试验是燃煤机组SCR脱硝系统提高脱销性能、减少氨逃逸率必不可少的一项研究。在进行调整试验时,赵瑞松发现现有仪器设备一次只能进行某个固定深度的取样工作,烟气成本分析时,需要频繁重复取样,一个工况需要百余次取样,不仅流程麻烦,工作效率也大大降低。他便想,为什么不能实现一次性取样?他便钻进仪器房进行研究,对取样管的长度、不同深度的间隔距离等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自主设计了一种排箫取样管,能在一次性满足不同深度取样的同时,保证取样的精确性。

正是这种对工作源源不断的创新热情,在短短6年时间里,赵瑞松拥有授权或受理专利43项,其中专利《一种氨空混合装置》获得集团公司专利发明奖三等奖;发表论文2篇,《660MW对冲燃烧锅炉高温腐蚀治理研究》获得集团公司优秀论文奖三等奖;参与的科技项目《基于卡门涡街异常的燃煤锅炉尾部烟道振动研究及治理》获得2018年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脱硝系统热解炉防结晶整流优化设计》获得2019年集团公司万众创新奖二等奖;《飞灰粒径离散分布对锅炉尾部设备磨损量的研究及应用》获得2020年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作为第一完成人的科技项目《燃煤机组脱硝系统与回转空预器堵塞协同治理的关键技术与系统开发》获得2020年中国能源创新奖二等奖、2020年河南省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等。

持续学习,强化“内驱力”

“杨工,你来操作测量;黄工,你负责统计数据;我来做风量计算……”

在2021年锅炉专业技能竞赛中,赵瑞松统筹安排小组分工,凭借扎实的理论水平、熟练的操作流程和默契的配合度获得了竞赛“二等奖”。“通过这次专业技能竞赛,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今后要时刻督促自己及时‘充电’、对标学习,补齐短板、提升弱项。”

作为专业所的仪器管理员,赵瑞松从不放松学习。锅炉所仪器设备上百件,只要一有空,他便钻进仪器房,研究每项仪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维护准则。小到一个温度表,大到风动仿真设备,他都了然于心。正是这种对仪器的深度钻研,他已经能自主解决部分仪器的故障,能及时处理仪器现场使用问题。这种爱钻研的态度也带来了一定的效益,可每年节约仪器设备维护费用约10万。

“三人行,必有我师。”不管是专业所内其他33名职工,还是改造项目的团队成员,赵瑞松都能都他人身上发现值得学习的闪光点,如大胆设想、敢想敢做的拼劲儿,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态度……“见贤思齐”于他而言,就是将优秀的品质发挥在工作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他认为,和同事开展头脑风暴时,彼此一言一语,往来之间都是思维的碰撞,和视野的拉伸。

“作为电力技术研究人员,我们要有啃硬骨头的决心,敢于攀登科技高峰的勇气,和热爱学习的激情,推动火电机组提质增效。”

岗位虽平凡,事业却不凡。赵瑞松正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不断锤炼专业技能、培育工匠精神,为电力技术发展和实现“双碳”战略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唐环境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29 15:3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