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双碳背景下,电力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能源革命转型的历史性时期,如何将科技创新道路走深走实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必须坚持‘三个紧密围绕’功能定位和‘三个面向’工作方针,立足发电企业实际技术需求开展技术攻关,这是我们的使命和担当!”作为大唐西北电力试验研究院材料所科技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李梦阳多次对部门新入职毕业生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2015年4月,李梦阳硕士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专业,同年入职大唐西北电力试验研究院材料所,2020年破格认定为高级工程师,2022年受聘为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
自入职以来,李梦阳一直秉承“讲科学、讲技术、讲民主、讲规范”学风,作为材料所科研工作负责人,他积极推进所内科研项目的研发与申报进度,并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承担集团级科技项目2项、科研院级科技项目3项;完成科技项目成果鉴定5项,其中2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累计获得中国电力创新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全国电力职工成果技术奖二等奖1项、中国能源创新奖二等奖1项,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万众创新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专利发明奖一等奖1项。
立足能源转型 围绕企业实际 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打好“双碳”攻坚战,用足、用好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非常重要,随着国家能源战略转型部署,风电占比越来越高,然而近些年来风电企业设备事故时有发生,无疑对高速发展的风电行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为发电企业重要受监部件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是我们材料专业技术人员的职责与使命!”
李梦阳深入调研了服务区域内风电企业技术需求与技术难点,对多年来系统内外风电领域事故案例进行了归纳整理,总结了案例中关键金属部件故障及事故的共性原因,并联合部所无损检测、理化检验等专业技术骨干,成立了科技攻关小组。历时2年的试验与积累,小组遴选了风电机组中最关键、事故发生率较高的重要金属部件,总结分析各个部件在役检测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的研发了新型检测技术与方案,有效地帮助风电企业解决了关键受监金属部件入场验收、以及在役运行期间的设备质量监督检查存在的困难。项目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2020年度中国电力创新奖二等奖,目前项目成果已在大唐定边、若羌等多家风电厂得以实施部署。
党建融入科研 赋能“产学研用” 科技创新走深走实
“以开放合作促发展,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实现借船出海。”李梦阳是材料所党支部组织委员,他将党建与科研工作深度融合,组织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锻压第二师生融合党支部联合共建,定期开展技术交流和分享活动,促进科研合作攻关创新。同时,还与“产学研用”高校、行业内外企业广泛开展外部技术交流,同促共进。2021年,李梦阳依托他主持的“基于晶体塑性有限元模拟的高温管道蠕变-疲劳损伤机理与可靠性评估”科技项目,联合党支部共建单位成员组成了科技攻关联合项目组,针对深度调峰机组受监部件损伤模式复杂化、安全可靠性面临重大挑战的现状,利用校企双方各自优势,创新性地开发了针对深度调峰机组关键管道的性能参数采集、剩余寿命及检修周期计算的集成系统,实现了管道服役可靠性的高效评估,项目获得2021年度能源研究学会能源创新二等奖,其成果在大唐渭河、蒲城等电厂得到具体实施应用,党支部联合共建单位科技融合创新工作初见成效。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在绿色低碳转型的征程中,李梦阳始终保持踏实勤恳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立足岗位、尽职履责,勇做科技创新排头兵,持续为集团公司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