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春,面对各地疫情的来势汹汹和防控措施的逐步趋紧,大唐水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那么一支只有两人组成的突击小分队,他们怀揣着舍我其谁的信念,奔赴康藏高原调试现场,用连续15个日夜的加班加点生动地践行了突击队的担当与奉献,在古瓦电站生态机组的投产攻坚战中“淬火成金”。
召之即来 来之能战——突击小分队队长王亮
“老婆,等我忙完了就回家,孩子就辛苦你照顾了。”当接到古瓦电站生态机组4号机组投产调试的“召集令”后,刚结束陪产假的王亮,毅然选择担任起此次机组调试突击小分队的队长,虽然家里刚出生的小孩和初为人母的妻子还很需要他陪在身边,可他内心深知,作为一名党员,此时此刻投入“战斗”更是他的职责和使命所在。
今天,终于结束了核酸“三天两检”的隔离生活,我们终于要进场工作了。三讲一落实、技术交底、布线、安装传感器、测试各项数据……这是我接下来每一天的工作内容。当然,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尤其是安装传感器这看似简单实则责任重大,每一个测点的数据是否准确,将会影响到机组能否正常投运。由于安装传感器的空间只能容纳一个人作业,所以每次我都必须侧着身体进行传感器的安装工作,当靠近安装点后才能在探头的安装面上涂好胶粘剂,还必须得用指尖持续按压将传感器固定在测点位置上后才能将信号线接上。
“再确认信号线有没有缠绕?”“信号是否稳定?”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王亮每一步都会进行再三确认后,才退出安装传感器的狭小空间,因此每日“湿身”成为了他的工作常态。
不负青春 精品有我——突击小分队队员陈凯
“古瓦电站4号机组各项运行指标优良,精品工程创建达到了新高度,让人耳目一新”,在集团公司对古瓦电站“精品工程”的复检考评通报会上,专家铿锵有力的评价给了调试突击小分队队员陈凯极大的鼓舞。
“不负青春,精品有我”是我为参加调试突击小分队时许下的诺言,即使古瓦电站的卧式机组比常规的水电立式机组在技术上更为复杂,但我相信有了上一次调试的配重经验加持,我一定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打赢这场攻坚战。因此当进入配重环节的工作后,我很容易就进入了工作状态,并在队长的帮助和带领下,我将之前总结申报专利的卧式机组动平衡实现方法按步骤地成功运用到了此次的机组动平衡试验中。在经过一次配重调整后,随着机组的摆度逐渐从200微米下降到了90微米,机组运行的轰鸣声似乎也没那么令人烦躁了,反而听起来更像是提前奏起了安全投运后的和谐乐章,是那么的悦耳动听。
由于动平衡试验一般要到下半夜才能等到适合试验条件的水头,为了尽快、全面摸清新机组在不同水力条件下的运行特性以便做好调试,在这段时间里,陈凯已经习惯了颠倒作息,每次深夜吃“早餐”时,也总会打趣的说 “今晚看来又是一个不眠夜,人是铁饭是钢,必须得吃多点。”
3月19日,古瓦电站4号机组完成了所有的调试工作,进入了72小时试运行,向千行万业和千家万户提供了优质的“绿电”。越是重要关头,越能映照初心,越在关键时刻,越显担当精神,水电院调试突击小分队在困难面前、挺身而出、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他们用务实的行动和精益求精的作风彰显了“二次创业”实践者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