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关,是异常艰苦的自然环境。2019 年 5 月 17 日,他带领移民环保部两位年轻同志,和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移民分院的十余位中老籍员工,配合老挝沙耶武里省、乌多姆赛省、波乔省,香洪县、柯县、孟恩县、北本县、巴塔县移民安置管理小组(RMU),以及各县政府工作人员,展开了为期 5 个多月、横跨湄公河两岸 3 省 5 县 34 个村落的北本水电站库区实物指标复核调查工作。 这是一场堪比“荒野生存”的征程!2019 年夏秋两季,老挝出现了罕见的高温少雨天气,北本库区所在的北部地区受灾最为严重,40 度以上的持续高温燎灼着大地,干枯了河流、摧毁了大部分农作物。实调队每天头顶炎炎夏日、脚踏湿答答的地面,在热带雨林中行走 20 余公里,身上的水分很快就穿过皮肤湿透了衣服。 高温天气还造成饮用水和食物的极度短缺。队员们大多数时候只能饮用怎么澄也澄不清的山泉水,偶尔的雨水就是甘露;大多数时候只能用野菜拌一小砣糯米饭果腹,加个鸡蛋就算丰盛。 蚊虫蛇蝎也因高温而更加肆虐,昆明院两名员工被虫蝎咬伤 , 一名员工患上可致人死亡的登革热;他们还数次与潜伏在杂草丛中的毒蛇、毒蜂遭遇,稍有不慎便致人死命…… 艰难与危险造成了畏惧情绪。此时,49 岁的刘阳站了出来。作为业主单位现场代表,他召集中方 4 名工作人员,组成了“火线”小组。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在艰苦的任务和艰难的环境下立了起来!作为召集人,刘阳每天清晨第一个起床,检查前一天准备的物资、设备、药品,向队员们叮嘱要注意的安全事宜。途中,他是“趟雷”的排头兵;工作时,他是严厉的“雷神”;休息时,他是“厨师”和“净水器”;晚上,他又化身“老师”,培训安全知识,讲解和示范心肺复苏、烧伤、烫伤、割伤、骨折等现场紧急救护技能和急救技术;深夜,他又当起了“保姆”,逐个检查队员帐篷是否密闭,避免蛇蝎进入咬伤…… 榜样激励士气,队员们战斗力暴增,仅用 22 天就高质量完成了沙耶武里省境内库区五个自然村的实调工作,比预期整整提前了一周。高强度的连续作战, 让 RMU和政府人员吃不消了,瘫在地上不起来。“bai bai bai(老挝语,走走走)。”每逢这种情况,刘阳就把他们从地上拉起来,背过他们的装备,搀着他们奔向下一户。 然而,当转战乌多姆赛省时,意外发生了。那天在坝西村测量一处落差七八米且杂草丛生的冲沟时,带路的村民阿瓮怂了。他坚决地说:“有蛇,我不走前面!你们走前面吧,我给你们指路!”场面瞬间僵住了。刘阳接过阿瓮手里的砍刀:“我来开路!”他披荆斩棘开出一条路,自己却滑倒,站都站不起来。这时大家才知道,他左腿膝盖去年骨折,当时还打着钢钉。阿瓮和村民们满脸羞愧,随行的 RMU人员也感动得不行,一拥而上把他抬下山,一路上纷纷拍着他的肩膀,用刚学的中国话说:“你好棒!” 在随后的日子里,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老挝人,再没有人叫一声苦、哼一声累。 2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心相通”就是刘阳面对的第二关!移民,有“天下第一难事”之称;北本水电站库区所处区域民族背景、文化背景和宗教背景异常复杂,经济环境极其落后,很多村落还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民情既纯朴又剽悍,常为些许利益抡刀动枪;宗教习俗多样,禁忌诸多不容冒犯;绝大多数村民没有文化也没有走出过大山,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水电站、不知道为什么让他们搬离家园,更不知道这群人是来干什么的。再加上严重的旱灾,很多村民只能靠河边淘金挣 5 万基普、约合人民币 40 元的血汗钱,再走很远的路买两三斤大米,来勉强维持一家老小生计。在这种极端情况下,每个村民都用极度怀疑、高度警惕的目光注视着实调队,担心自己这一点点财产也会失去;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任何一点点火星都可能暴发灾难性的后果,不仅会给队员们造成伤害,还会影响北本项目的开发进程、影响深耕东南亚市场规划,更可能会给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攻击“一带一路”倡议的借口。当地省、县两级政府也高度重视,专门派出公安人员为实调队“保驾”。 刘阳却坚信,培养感情、加强沟通、增进信任,是最好最有效的通道。进村后,面对村民们的疑虑和警惕的目光,他并不着急开展工作,而是和好奇地、远远地跟着实调队的孩子们交起了朋友。他掏出充当午餐的饼干递给饥饿的孩子们,孩子却用眼神继续要。孩子越来越多,饼干掏完了,方便面掏完了,身上的干粮全掏完了,孩子们开心了,饿着肚子的刘阳也很开心,教孩子们玩起了老鹰捉小鸡。孩子们的欢笑缓和了村民的目光,并逐渐回归到纯朴,彼此间开始了交流。虽然仍不完全明白“为什么”,但村民们认定了刘阳他们是“好人”,开始配合实调工作。 为了保证村民们的利益,刘阳严格要求实调人员认真测量、核查,并不厌其烦地抽查数据,以至于昆明院的同志都说“没见过你这样的业主”。而“这样的业主”却赢得了村民们更大的信任。他们腾出了最好的房子供队员们住宿,主动打来水,主动送来仅有的“好”食物,主动为他们烧火做饭,甚至杀鸡杀猪杀羊招待队员们——这可是村民最珍贵的财产啊!队员们只能用更加认真地工作来掩饰内心的澎湃,双方的感情越积越深。刘阳趁热打铁,化身“宣传员”“小喇叭”,利用一切场合向村民们描绘未来移民新村的美景,介绍电站在改善当地发展环境,拓宽村民致富道路上的巨大作用,讲解公司移民后期发展计划、技能培训计划……村民们被美好蓝图深深打动,尤其是听到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移民学校上学读书学文化,热情更加高涨,双方感情不断升温。在 34 个村的调查中,队员和村民们没有发生过哪怕一次争吵。RMU 说这是“奇迹”,他们越来越确定“大唐人”一定能做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能致富”。 3 最难的是第三关,对象是掌握着话语权、主动权的当地政府官员。由于文化程度不高、眼界视界不宽,加上历史上的西方殖民思想影响,和近二十多年来西方对中国发展的“妖魔化”影响,大多数人当地官员对“一带一路”倡议和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有着误解;再加上一些所谓“西方水电专家”有意无意的误导,给实调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麻烦。比如,刘阳发现,当地政府确定的北本左岸枢纽区征地面积是 GPS 测的投影面积,而不是村民土地证上用皮尺拉的平面面积——在山区,后者测量的面积远远大于前者。如果按村民土地证征地,将会对枢纽区建设造成严重影响。再如,枢纽区征地范围内突然出现了 18 张新的房屋建筑土地证。面对这些急事、难事、烦心事,刘阳又化身“外交人员”,他一边向乌多姆塞省 RMU 表明坚决反对的立场,一边以“拉家常”的方式共同追忆中老友好的历史,介绍“一带一路”倡议的“共商、共享、共建”,介绍中老命运共同体的“互信、互助、互惠”,介绍中国大唐“建一座电站、富一方百姓、带动一方经济”的理念,介绍北本水电项目对带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春风化雨,RMU 和当地政府官员的疑虑逐渐化解,新的观念逐渐驱走了旧的认识。恰恰此时,实调队在测量土地时发现了两枚美国在越战期间丢下的、已锈迹斑斑的炸弹。当地政府官员感慨地说,人家给我们送来的是炸弹,你们给我们送来的是发展。他们当即决定,用 GPS 进行枢纽区土地测量,并把 18块土地性质变回原性质。 乌多姆塞省实调工作即将结束之际,副省长坎篇专门接见了刘阳。他感慨中国大唐负责任的态度,感慨中国大唐对乌多姆塞群众的深厚情谊,更坚信中国大唐一定能通过北本水电站来带动当地群众摆脱贫穷、促进发展。 一个月后,乌多姆塞省省委书记兼省长坎潘,在与中国驻老挝大使姜再冬会晤时,特别提到了北本水电项目,表示将全力以赴,为北本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志之所趋 , 无远弗届,穷山距海 , 不能限也;志之所向 , 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在北本萨拉康公司,有许许多多的同志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冒着看不见的、浓浓的炮火、硝烟,奋力奔跑着,掀起你追我赶风起云涌的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