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拿到了,终于拿到COD……”,12月22日的大唐印尼米拉务公司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大家争相传递分享着米拉务项目取得COD证书这个令人激动的好消息。
5年艰苦卓绝,5年砥砺奋进,5年追梦筑梦圆梦,大唐米拉务人走遍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跨越千难万险、竭尽千方百计,2023年12月22日终于取得印尼国家电力公司颁发的COD证书,标志着米拉务项目具备投入商业运营资格,正式商业运营日期为2023年12月31日。这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印尼海洋支点战略的又一成功实践,是中印尼深化友好合作的新成果和新典范。
学出来的风险减法
大唐印尼米拉务项目是国家“一带一路”项目,是大唐集团公司第一个境外绿地清洁火电项目,作为境外项目,风险管理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大唐印尼米拉务公司牢牢抓住“学”这个“牛鼻子”,向书本学,向实际学,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将TOP10风险管理本土化,防范化解境外经营风险能力不断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以防控项目建设安全风险为立足点,系统梳理项目建设中的潜在隐患,强化全过程风险管控,构建了TOP10风险上下联动的管理框架。成立了风险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 TOP10风险清单,每周对TOP10风险防控工作进行跟踪和滚动更新,先后消除了4号机组通过96小时试运、干煤棚施工按期完成、生产准备平稳移交、项目融资关闭等风险。TOP10风险就是抓紧要,抓关键,紧盯优先级最高的TOP1风险——厂外供煤设施建设滞后风险,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专项协调组,持续加强与印尼国家电力公司、地方政府及煤矿合作方的沟通联系,落实专人盯办制度,每周召开专题协调会,破题、解题、答题,消除“肠梗阻”,拒绝“卡脖子”,为实现机组顺利投入商业运营保驾护航。
干出来的“双投一证”
做就要做难事,攻坚就是要攻最难的山头。大唐印尼米拉务公司坚持目标导向,锚定“‘630’、‘930’、COD”三大目标不动摇,召开百日攻坚誓师大会,全面开展堡垒攻坚劳动竞赛,把激发出的干事创业“强引擎”转化为推进施工建设的强大动力,形成上下齐心,内外协调,共赴双投的火热建设场面,推动米拉务项目向高质量移交大踏步迈进。
为确保机组调试用煤需要,米拉务公司打响了燃煤保供攻坚战,海投公司副总经理,米拉务公司董事长王军峰常驻雅加达,拜访印尼政要和印尼国家电力公司总裁、米拉务股东,米拉务公司总经理三天两夜跨越4400公里往返于雅加达和米拉务两地参加谈判,米拉务公司副总经理带领供煤外联小组奔走于雅加达、北干巴鲁、米法煤矿两岸三地,他们一环一环地协调推进,一扣一扣地压实落地,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了工程建设的“成功指数”。
4号机组通过96小时试运行后,商业运营许可取证进入冲刺阶段,米拉务公司立即成立专项攻坚小组,驻守棉兰和雅加达印尼国家电力公司附近就近办公,与PLN相关人员共同起草会议纪要、做汇报材料,盯审批,催进度,取得印尼国家电力公司许可文件16项、支持函件6份,向印尼国家电力公司提交文件847份,他们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扣接着一扣拧,用必胜的信念和坚定的决心,在COD证书上镌刻米拉务人的最美印记。
融出来的和谐共赢
融合之道,向心而行。大唐印尼米拉务公司把“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融入高质量发展中,坚持把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工程建设和外事工作中,以融合促建设,以融合促和谐,以融合促发展,努力建设和谐稳定的内外部环境,树立中国大唐负责任、有实力、可依赖的世界一流能源供应商形象。
内融中方员工,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以送慰问信、发慰问品、走访慰问、视频慰问等方式,深入开展境外职工专项慰问活动,2023年,走访特别奉献家庭5户,慰问坚守10个月以上的员工19人,开展“漂洋过海暖人心”慰问、春联送福及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在“三八节”、端午节等重要节日,开展送温暖活动,让广大境外职工和家属切身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关爱。外融印尼员工,与纳甘拉亚政府、棉兰工学院、纳甘拉亚国立职业高中签署合作备忘录(MOU),全面开展校企共建活动,印尼员工用工比例达到88%,在印尼中资企业中,本土化用工比例居首。加强与小股东的走访沟通,积极参加使领馆、商会活动,主动参与项目所在地的政府捐赠、福利院慰问、项目周边原始森林火灾灭火、开斋节送温暖等活动,用暖心的行动讲述米拉务项目与印尼合作伙伴、外籍员工、当地民众共同发展、命运与共的生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