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CHER'S DAY 教师节快乐 祝老师节日快乐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在工作中我们同样会遇到 让人受益匪浅的老师。 今天是教师节, 就让我们来看看 海投公司工作岗位上 老师和学生之间 发生的故事吧…… TEACHER'S DAY 亦师亦友 形成合力 友谊搭台,技术唱戏,印尼卡尔登发电公司中国印尼双方员工亦师亦友,共同将管理融合、技术融合推入快车道。郭金涛和Puma就是这样的一对良师益友。 最初的“不期而遇”是郭金涛认为煤炭水分化验的样品粒度没有达到标准要求,而Puma表示一直都是使用这个样品粒度。见无法说服,郭金涛请出了ASTM标准这个“尚方宝剑”,经过讨论两人统一了意见。随着工作的深入,他们经常对煤炭样品的制作、煤炭的化验技术进行讨论、研究,他们的关系也从当初争得面红耳赤变为志同道合。此外,郭金涛还会向Puma介绍管理经验,都被对方认同和接受。经过不断地沟通交流,Puma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专业工程师。 自并购以来,印尼卡尔登发电公司每一个操作盘前和工作现场都会上演从专业“争执”到心悦诚服的变奏曲。秉承“一带一路”倡议精神,印尼卡尔登发电公司一直积极培养本地专业人才。在工作中,中方员工主动向印尼同事传授技术、管理相关知识,形成共促海投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合力。(郭金涛) TEACHER'S DAY 严师出高徒 “提高二次风量比例,抬高二次风入炉位置,保证炉内燃烧缺氧还原区…… ”印尼米拉务公司运行部锅炉专工马高明正在结合锅炉实际运行工况,从给煤量控制、主再热汽温控制优化调整、一次流化风量、床压、床温控制等方面进行实操讲解。 马高明是印尼专工Sarah Nadia“一对一”教学的师父。一年多来,师徒二人每天深入锅炉现场,查系统、查设备结构、编制操作票、研究技术措施……马高明是个严格的师父,Sarah是个认真的徒弟。他们在工作中配合默契度极高,一个手势、一个动作,就能心领神会。除了技术上的交流传授外,师徒二人还在业余时间相互学习语言。马高明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Sarah是中国留学生毕业。一年来,两人的外语水平都突飞猛进。尤其是Sarah,能够娴熟地把印尼文、中文、英文“切换”交流。 在印尼米拉务公司,像他们这样的“师徒”组合随处可见,每个重要岗位的印尼籍员工都有一个中国师父,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为实现本土化运营目标,印尼米拉务公司成立以来深入开展“导师带徒”活动,以“传帮带”的方式,让印尼籍员工快速提高技术水平,掌握独立作业能力,使其不断感受到大唐企业的人文关怀,尽快融入公司生产经营和企业发展中。(杨军) TEACHER'S DAY 老师教我做“工匠 ” Rifan是现任印尼肯达里发电公司维护部锅炉专业工作组负责人。他能够从一个懵懂青年快速成长为技术精湛的专业骨干都要得益于他乐观、务实、干练的中国师父——刘洋。 2021年,同属于一个专业的Rifan和刘洋,在工作中有了很多接触。起初,由于双方专业理念差异,Rifan并不认同中国技术团队提出的指导和建议,对专业的深层次探讨也没有兴趣。Rifan回忆说:“刚来时,师父经常说‘NO’。”在一次电厂检修中,两人因为技术问题产生了分歧。Rifan认为按照之前的方法没有问题,不采纳刘洋提出的新工序,结果不但没有处理好缺陷,还要返工。当Rifan尝试按照刘洋的方法操作,果然及时消除缺陷,后续工作也顺利进行。Rifan带着憨厚的笑容,第一次说出了“中国师父”的称呼。 通过这件事,中国师父刘洋用专业赢得了印尼徒弟的认可,此后Rifan经常主动向师父请教专业技术和工作方法,尤其喜欢学习技术案例,刘洋也一直悉心教导这个外籍徒弟,把中国人“专注、标准、精准、创新、完美、人本”的 “工匠精神”,传递到了Rifan的心坎上。(刘红军) TEACHER'S DAY 师徒携手共前行 芮文莲,是柬埔寨电网公司马德望变电站的一名值班员。她刚来公司的时候什么都不懂,现如今却完全可以胜任现在的工作。这事得从2022年柬埔寨电网公司开展的“师带徒”活动中她的师父——房文龙讲起。 房文龙是一位对工作非常认真负责的人,对“带徒弟”这件事也是一样重视。在教学期间,房文龙根据培训计划指导芮文莲学习电气理论知识与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再把理论联系实际,模拟现场操作时的常见问题,并为其讲解。有一次,在讲解一次系统的接线方式与设备结构时,房文龙问芮文莲如何断开断路器,芮文莲听不懂,更不知道怎么操作,一下子就急哭了。房文龙耐心地用中文和柬语甚至用动作比划让她明白是什么意思,又带着芮文莲在现场演示如何一步一步地操作,直到她理解这个模拟操作任务的整个流程。 房文龙在教徒弟的同时,自己也进步很多。一些之前没有考虑到的细节,在芮文莲在提问后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如果两人都不懂的问题,他们就一起请教他人,直到把问题弄透彻。师父用心教、徒弟用心学,教学相长,成为柬埔寨电网公司良好培训氛围中的一个缩影。(张小娟) — END — 编辑|王娟 校对|王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