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持续低迷的煤炭市场给企业生产经营出了道 “难题”。面对挑战,国源公司没有 “等靠要”,而是拿起 “成本领先、提质增效” 的 “金钥匙”,搭建起覆盖区队、班组、岗位的内部市场管理架构。从经营机制转换到收入分配改革,从业务流程再造到目标导向重塑,一套 “组合拳” 下来,不仅让 “过紧日子” 的理念扎根人心,更催生出 “企业增效、岗位增值、员工增收” 的积极局面。
从 “磨洋工” 到 “比着干”
“以前干多干少差别不大,现在多劳多得明明白白,谁还愿意落后?” 综掘一工区的工人师傅们谈起变化,脸上满是干劲。这股劲头的背后,是国源公司对岗位管理的 “精雕细琢”—— 重新细化岗位职责、写实井下作业流程,让每个岗位的工作定额更合理。设置员工操作岗每日打分板块、固定岗点精益管理牌板,让工作成效 “晒在阳光下”。通过合理穿插工序、推进平行作业,把 “碎片化时间” 变成 “增效黄金期”。
“就拿地坪施工来说,以前得 4 个人忙半天,现在 2 个人就能高效完成,效率直接提了 50%!” 综掘一工区区长刘献宇算起 “效率账” 格外自豪,“我们还利用支护、检修的零散时间延伸后路风水管路和风筒,集中力量办大事。今年以来,工区综合人工效率从年初的 0.12米/ 工提升到 0.16米 / 工,涨幅达 33.3%,这都是大家‘比着干、抢着干’干出来的!”
从 “大手大脚” 到 “斤斤计较”
“省下的就是赚到的,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智慧配送中心主任陈振芳的这句话,如今成了国源公司上下的共识。在成本管控上,公司既算大账,也抠小钱:生产技术部严格落实 “最严技术管理、最严设计管理”,重新核定矿井采掘接续计划,通过优化采场布局、简化生产系统,从源头减少岩巷进尺,压减生产性支出。配送中心则在 废料堆里“淘金子”,今年累计从废料场回收复用各类物资 120 余件,直接省下采购成本 45 万元。
旧锚杆别扔!加工一下就能变成风水吊挂锚杆和超前锚杆,累计节约 9.6 万元。工作面皮带 H 架、上托架坏了?自己修!265 个 H 架、375 个上托架修复后重新上岗,创效 4.2 万元。维修工上井后不闲着,修复各类工器具和小型设备 65 台次,又省了 41 万元…… 一笔笔 “细账” 加起来,就是实打实的 “效益账”,也让“过紧日子” 过出了 “好日子”。
从 “糊涂账” 到 “明白账”
“以前电费支出是‘总额控制’,到底哪里耗电大、怎么省,心里没底。现在不一样了,每天抄表统计、每周分析数据,异常耗电马上排查,电费支出清清楚楚!” 负责电费管理的工作人员拿着能耗台账介绍。
在电费管控上,国源公司的 “妙招” 不少:根据生产计划优化大型设备调度,避免空转、低效运行。给职工开展节能培训,教会大家 “无人场所及时断电、风机风速按需调节” 的小技巧。建立能耗台账,每天跟踪延米耗电量,让每一度电都用在 “刀刃” 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月均电费较去年同比下降 8.4%,节能成效看得见、摸得着。
材料管理同样 “精打细算”:按需制定领用计划,实行 “限额领料”,杜绝 “多领超领”。要求职工施工时 “量材使用”,不浪费一根锚杆、一块板材。建立材料使用台账,全程跟踪领用、消耗、结余情况,超耗了及时分析整改。今年以来,仅材料采购支出就累计节约 70 万余元,真正把 “紧日子” 过成了 “高效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