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炳炎上将(1913年2月5日-1960年7月1日),出生于湖北省松滋市第九区刘家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军连长、大队长、团长、师长,八路军120师716团团长、第120师独立第3支队司令员、358旅副旅长,江汉军区司令员,晋北野战军副司令员,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第1军军长。参加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经过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他30多年的戎马生涯中,先后11次负伤,身上留下16处伤疤,失去右臂,被称为"独臂将军",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被授予上将军衔。
1935年12月,22岁的贺炳炎已是红军师长,当他率部向敌阵发起攻击时遭敌人疯狂阻击,贺炳炎在激战中右臂被炮弹击中,骨头被炸得粉碎,血肉模糊,军医只能为他的右臂做截肢以保性命。当时,红军的手术条件非常简陋,手术器械和药品极其短缺,甚至连麻药都没有,军医只借来一把木工锯,贺炳炎说:“我不用打麻药,你直接用木工锯给我锯掉!”说完,他要了一条毛巾塞到嘴里,他不用麻药,咬着一条毛巾,汗流满身,一动不动的坚持2小时16分钟完成了手术。而贺炳炎见到贺龙将军后的第一句话却是:“老总,我的胳膊没了一只,但是我的心还在,我一定要继续坚持下去,继续跟老蒋干!” 1937年10月,贺炳炎任八路军120师716团团长,首战雁门关,歼灭日寇500余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有力地提振了民族精神。
解放战争时期,贺炳炎转战西北战场,他在战场上表现出了过人的勇猛和机智,先后任晋北野战军副司令员、晋绥第三纵队副司令员兼第五旅旅长、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军长等职,参加了保卫延安等重要战役,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特别是在我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宜瓦战役中,贺炳炎纵观全局,指挥正确,创造出全军闻名的“硬骨头六连”。
“丹心照日月,独臂建奇功”这是贺炳炎上将一生的写照,他为革命事业驰骋沙场、披荆斩棘,他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他英勇顽强的革命意志和崇高的革命品德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实现千千万万革命先辈毕生追求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