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屠呦呦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药学家,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屠呦呦“共和国勋章”。
第六单元《屠呦呦的礼物》,展现了屠呦呦(周迅饰)临急受命研究抗疟疾新药青蒿素的过程。屠呦呦与青蒿素结缘开始于523项目(一个集中全国科技力量联合研发抗疟新药的大项目),项目开始于1967年,前前后后经历动乱十年,这十年里的艰难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环境下屠哟呦能够坚持下来,她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丈夫劳改,领导不支持,父母不理解,孩子顾不上,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压在她一个人的身上,依旧努力前行,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屠呦呦首当实验第一人,不仅仅让自己做第一个试药的人,且还是大剂量试药。如她对护士所说“临床需要有人服用超大剂量,我自己服用,自己观察”,对李廷钊所说“我这么做是为了让第二批试验大剂量的同事风险减少。”
在此之前,我们只是看到屠呦呦拿到了诺贝尔奖,甚至当青蒿素问世,救了许许多多的人的时候,还没有人知道屠呦呦的存在,还没有人知道他是发现青蒿素的第一人,直到很多年以后。站在领奖台上时,屠呦呦的介绍是“青蒿素是中医药给世界的礼物”。不!青蒿素不是中医药给世界的礼物,它是屠呦呦以及所有默默为之付出的中国科研人员给世界的礼物。
我们的先辈做了那么多,受了那么多的磨难和委屈,而我们却知之甚少。人间美好,完全是因为有那么多的人为我们负重前行。
印象最深:由于政治原因,孙家栋同志被工宣队撤销职务,禁止参加卫星工作。但他仍在零下十几度的雪地里等待着每一次测试结果,站在门外等待同事出来讨论难题,直到最后测试成功。可遗憾的是去卫星发射现场的名单里没有他的名字。他只能紧盯手表,等待发射时间,站在家门口倒计时。第二天一早等在报亭,直到最新的报纸送来,他拿到报纸激动地流下眼泪说出“我们终于骑着自行车上月球了!开头一场奇怪的婚礼和好听的山西民歌,后面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有出乎意料的转折,这个单元呈现出另一种真实的力量,平淡质朴的情感氛围之中,故事娓娓道来。
她于一九五一年,在西沟村成立了“初级农村生产合作社”,21岁的她,当选为副社长。发动妇女参加生产劳动,可这样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难题:干同样的活儿,女社员享受着待遇却比男社员要少。但是这并未能难倒她!也由此拉开了时代的新篇章,中国的工农社会,将走向“男女平等”。 设 | 北京公司编辑 | 计划督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