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义人生圆满,这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今天我为大家分享的是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在这本书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我们仨》这本书是杨绛先生晚年创作的散文集,1998年,钱钟书先生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经历爱女和爱人相继去世的打击后,杨绛先生在92岁高龄用雅洁沉静、简洁朴实的文字记述他们这个家庭的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那种从容淡定、冷静豁达的生活态度,以及那一段绵延至今的与钱锺书先生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读者。
《我们仨》讲述了一个温馨的学者家庭里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写尽了她对女儿和丈夫深切绵长的怀念。认真读完这本书真正的懂得了先生笔下的情感和价值,和对生活的态度。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家”这个字,它其实不是指某些人的存在,也不是一个房子或一个特定地方。它只是一个环境,一个让人可以回归真实,回归自我,一个可以让人在这复杂纷扰的世界,能让人身心放松,有片刻的安宁。家,其实随处可在,只要家在那里,起起落落皆是小事,这份知足,便是我们应该由的人生的态度。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正如划过夜空的流星,绚烂却短暂,又在短暂中抵达永恒。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告别的一生,唯有在拥有时好好珍惜,才能在逝去时放下执念,明白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杨绛先生那句,我们仨人生并不空虚,没有虚度此生,接受逝去亲人的离开现实的坦然豁达,时间不是良药,而不因错过造成的悔恨才是良药。珍惜眼前人和身边物,家和爱才是人生的终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