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讲述了发生在一个普通的小市民身上的故事,主角默尔索他非常特别,冷漠,事不关己,不会说谎,极其直白。在一次防卫过当犯下命案,面临司法审判。在整个审判过程中,默尔索表现得像个局外人。他既没有为自己做任何辩解,也没有任何发言,甚至觉得审判过程有点吵,只想快点去睡觉。法官因为在审判的时候没有看出默尔索有一点点的忏悔,还有养老院的工作人员也证明他在母亲葬礼上一点也不难过,甚至连棺材都不想看一眼,所以认为他是一个冷漠的人,甚至比穷凶极恶的犯人更让人厌烦。而依据这些个人往事、生活作风、行为性格他被定性为十恶不赦的杀人犯。
读完整个故事,不禁让人产生怀疑,为什么表现出来得冷漠淡然,会成为判定一个人死刑的决定性理由,一个人无论他是冷漠还是热情都是真实情感的一部分,不是原罪。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到底该怎么表达自我?是否要改变自我的意志来迎合大多数人的看法?
人是社会的人,没有绝对的自由。但我们有自己的逻辑思维,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对一件事情,我们因为立场不同,经历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有时候我们看起来很漠不关心,并不代表我们不喜欢这件事或这个人,只是不认同那种氛围或者不想去跟风而已。鲁迅说过: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是觉得他们吵闹。但他也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当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的大院,走进城市的钢筋混凝土,带着梦想,带着期望,为了更好的生活去辛勤工作,努力奋斗的时候,却发现,我们也在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个的局外人,不是因为冷漠,而是想在遵纪守法、保持礼貌的同时,不为交情,不为应酬,活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