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费劲艰辛留下的革命幸存者——罗广斌、杨益言,他们谱写了这样—部歌咏革命先烈的著作,《红岩》这一史诗般的称号,是重庆光荣的象征,它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300余万字的篇章书写着火的考验、壮烈的场面,字里行间露出革命者的不屈与顽强.....
1948-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这个不甘平凡的时段却舞尽芳华,书写着淋漓尽致的红色中华。它描绘了众多革命英雄: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刘思扬出生豪门却投身于革命事业;渣滓洞难友团结一致,敌人闻风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的一切展现在我的眼前,无论是革命者的行动,还是他们的精神,无一不令我们骄傲与自豪,他们是民族的象征,同样也是我们的精神支柱,面对敌人无情的酷刑,尽管是炎热,饥饿,哪怕是蚊虫,干渴,革命者从未说过:“不”,他们不惧环境与身体的考验,只是一味的坚持初心,坚持自我。
“死亡,面对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
“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说;‘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看似振奋人心的一段激励的话语,实则是江姐以及其他同志英勇赴死前的短暂告别,他们挺立在囚车上,像是去迎接严肃而又庄重的战斗,像是去迎接那即将到来的黎明,他们忠于理想,勇于拼搏,坚定执着,无私奉献。然而特务们为的是从重要的共产党员口中套出有关地下党的重要机密,可是他们失败了,在那种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地牢的环境下,他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顽强毅力与反动派抗战到底。如今,在红岩英雄光辉形象前,我懂得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星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其景是无数位革命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岁,才有了当今繁荣富强的生活。
“红花无情笑东风,青山有幸埋忠骨。”你们为民族而死,为人民而亡,我们站在血红的五星红旗下,回头望去,果然还是先辈们坚定如火的目光以及光芒般闪耀的笑容。《红岩》教会了我在艰难险阻面前不畏惧,坚持自我,坚持初心方能始终,勇于将“不可能!”转化为“不!可能!”,敬仰中华,敬仰先烈!纵长路漫漫,亦砥砺前行;纵前途茫茫,亦不屈不挠。愿以青春之少年,成富强之华夏;以吾辈青春风华,护华夏盛世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