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而有一个人却做到了,他就是清朝名臣曾国藩。读《曾国藩日记》,常常被其中的处世智慧所打动,分享如下:
1.世上的事,不论多么巨大多么复杂,总可以一分二、二分四地分下去,总可以变小变简,就总可以找到解决它处置它的办法。如果抱着这样的想法,这世上还有什么事能难住我们吗?
2.凡事都有它的根本之处,找到关键就是致胜之道。比如读书的根本在于理解文章的意义;孝顺老人的根本在于做让长辈心里快乐的事;养生的根本在于少烦恼少生气;立身处世的根本在于谨言慎行。
3.人如果能每天不断学习,下苦功夫做一件事,何愁不能实现目标呢?比如曾国藩,小时候的他并不是很聪明,但是他非常喜欢读书,于是他从小养成了下笨功夫的习惯。希望自己有学问,于是他每日读书;希望自己书法好,于是他每日写字;期待自己有良好的操守,于是他每日以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练字、读书、写日记,这些习惯始终贯穿他的一生。
4.世上大多数人都介于上智和下愚之间,中间部分的人是否堪用,取决于上位者的教育和引导。如果上位者认为无人可用,只能说明是自己无识人和培养人的本事。
5.曾国藩认为“君子三乐”之一便是教育后生,帮助他人成长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事情。
6.人生做事,半由天命,半由人命,我们应当“臣服于老天的事,尊重他人的事,管好自己的事。”
7.立身之道有四知,即知命、知礼、知言、知仁。也就是说不敬畏命运则不可能成为君子,不懂得礼仪则不可能立足于社会,不理解别人说的话则不可能去认识别人,不能仁慈地对待他人则没有人支持响应。
8.书法、文章等都该有一定的风格,有自己的特点,与别人绝不相同。
9.在求学方面,如果始终抱着怀疑的态度,就会很难获得真知。
10.宇宙无圆满无缺,人生也没有圆满无缺,最好的状态便是“花未全开月未圆”的上升状态,做人不可太贪太求太向往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