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是民国三十年,1月31日,大年初五,毛泽东主席写下了《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这封家书。毛泽东主席致儿子毛岸英、毛岸青的家书。提出自己关于年轻人如何学习的建议。短短数百字,给当时正在伊万诺夫市上中学的两个儿子的学习和发展方向提出了独到、精辟的见解,饱含教子成才之道。此时毛泽东主席正在延安。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时常惦念远在莫斯科的儿子。毛泽东主席对家属子女的要求一向严格谨慎,一方面要求子女努力向上,关心他人;另一方面能够坚持原则,不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子女谋职位,在 家庭成员中也是自己以身作则,关爱他人,慷慨解囊,解危救困。他经常鼓励子女脚踏实地,博览群书,学人之长,克己之短,立志成才。
这封信饱含了革命领袖对子女的牵挂和喜爱。在信中,毛泽东主席对儿子的学习提出了要求和期望。他认为,年轻人记忆力好,精力充沛,应该多学些自然科学知识,将来用处无穷。而且,他还特别提到了年轻人对政治的态度,认为早年还是应多学科学知识,少谈政治。尤其是他关于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的精辟分析,对今天的青年人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更为难得的是,信中并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命令式口吻,而更多表现的是一种宽容与殷殷期待,还辅之以自身的读书经验,舐犊之情,溢于言表。
随信一起,毛泽东主席还给岸英、岸青和其他在莫斯科的革命子弟寄去了21种共60本书。其中中国古典与历史小说占了很大比重,还包括一些史地教科书与哲学著作。通过这份书单,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主席希望岸英等人,身在苏联,应该更多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现代科技知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将来在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家书是家庭的情感纽带,是家教的重要载体,也是家风的一面镜子。老一辈革命家的这些家书,不仅情真意切,而且蕴藏着很多感人故事。既反映他们对亲属的深情、对子女的教诲,更展现了他们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