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第一座让我有良好印象的城市,它的繁华隐藏在一抹绿色后面,安静而含蓄。
这是一座“天生丽质”的城市,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位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前缘,与日本九州岛隔海相望,南濒杭州湾,北、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平均海拔4米左右。上海的人民也将其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现是国家中心城市,中国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贸易、会展和航运中心,拥有中国最大的外贸港口和最大的工业基地。
这是一座多面的城市,既传承了中国千年的历史,保留了时代的痕迹,又完美融合了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理念,引领着世界的发展。静安寺、百乐门、环球世界大厦,三处建筑形成一个稳固的三角形,静立于静安区中心,我在想到底是怎样的包容度才能将他们长久的安放在一处。
这是一座可爱的城市,一会艳阳高照,一会乌云压头,一会大雨倾盆,一会烟雨蒙蒙,一会电闪雷鸣,一会微风拂面,转换之快有时让人目不暇接,自我怀疑,是看错了吗,是幻听了吗?只是万万没想到,前一天电闪雷鸣带给我的直接后果是第二天长达六小时之久的航班延误。
这是一座独特的城市,大街有大街的繁华,弄堂有弄堂的特色,无论走到大街抑或是小巷,都是一处美丽的风景。虽是一座港口城市,却有着适中的湿度,温和舒适,街道两边满眼的红花绿叶,沁人心脾;虽是一座国际大都市,寸土寸金,临街商铺有的仅有两人之宽,却有着大大的街心花园,健身设施齐全,植被种类繁多;虽接受着各种文化和思想的冲击,却仍然我行我素,公交广播报站是标准的普通话和软嗲的上海话。上海的包子那么大个,馄炖那么大个,面条那么大碗,颠覆了我对上海人的固有认知,我原以为上海人都只是吃那么小个的生煎,那么精致的点心,那么小杯的下午茶。
这是一座文明的城市。上海的早晨来得极早,五点半就天亮了,第一天的时候让我有点措手不及,着急慌忙的整理出门时才发现时间尚早,下午六点半左右黑天。七点左右我挑了一家熙熙攘攘的小店点了一份蟹粉小笼包。排队时一老太太问老板,我前面排几位,老板调侃到你是第一位。老太太连忙答:不对的不对的,我看到小姑娘排我前面。我说我不着急,您先来。她答,不是着不着急的问题,该是谁先就谁先,我不插队,也不允许别人插队,然后说了一串上海话,我是没听明白的。餐馆的垃圾分类也是做得极好的,听老板说,政府对此惩罚分明,大家都愿意做得更好。还碰到一所小学放学,一帮小朋友,大多数都胖嘟嘟的,大多数都戴着眼镜,大多数都白白净净,都安安静静的跟在老师的后面,可可爱爱。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其实,人与城市是相互促进的,荣辱与共。愿上海越来越好,愿上海人民越来越好,愿每个城市每位公民越来越好,愿祖国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