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红色的记忆
来源:西安公司新疆项目部 作者:王颖 日期:2021-05-11

五一小长假出游,我们决定自驾去久负盛名的新疆塔城巴尔鲁克山,观赏那传说中美丽的山花,据说山花开放的季节,漫山遍野都是五颜六色的虞美人、芍药花、雏菊,以及不知名的野花,放眼望去,满眼都是绵延的花海。

跟随着路牌的指引,我们顺着盘山路蜿蜒而上,当我在导航里输入“巴尔鲁克山旅游风景区”时,导航开始不停地提示“请调头”,后来又引着我们从另一边山路回到了山下,直到一处写着“巴尔鲁克山旅游风景区欢迎您”的大牌子跟前,导航提示目的地已到达。

跟路人打听之后才知道,原来所谓的风景区就是这整片山,导航给我们指定的是以前老路的景区入口,其实我们之前从新路已经上到半山了,原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因为天气的原因 ,山花还没有开放,继续盘山而行,很快遇到了传说中的“小白杨哨所”,我们因此有了“红色打卡”的机会……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这首歌让小白杨哨所为全国人民所熟知。小白杨哨所的原名是塔斯提边防连前进哨所,位于巴尔鲁克山西部,海拔989米,始建于1962年,当时自然条件恶劣,哨所四周没有树木。

1983年,年轻的锡伯族战士陈福森回家探亲时,跟妈妈讲起哨所的艰苦环境。归队时妈妈送他10棵小白杨树苗,带回哨所后就栽种在哨所旁。

那个时候,战士们的饮用水都是从1公里以外的山下河里挑水到山上,虽然战士们精心照料这10颗小树苗,但在干旱、风沙、严寒的肆虐下,最后活下来的只有一棵。

1984年,著名的诗人词作家梁上泉采风时,被这个事迹所感动,谱写了歌曲《小白杨》。当年的八一建军节,阎维文在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唱出这首歌,从此响遍大江南北,塔斯提哨所也被称为小白杨哨所。

现在的小白杨哨所已经搬迁,这里已经成为供游客参观学习的红色教育基地,来参观的游客都会在这里留下“祖国在我心中”的照片,我也不例外,在这里拍照留念。

曾经的小白杨如今已经长成大白杨,枝杈蓬勃地伸展着,显得那么伟岸,那么生机勃勃,就像是一位保护家园的戍边军人,日复一日,默默守候,用青春、用时光成就着祖国的和平与安宁。

从裕民县向塔城行进的途中,我看到了“巴什拜陵墓”的路标,由此才知道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一位少数民族爱国人士。

很多人都知道抗美援朝时期,常香玉捐献了一架战斗机,却很少有人知道还有一个人也捐了一架战斗机,他就是新疆的哈萨克族爱国人士巴什拜。

巴什拜原本出身于贫苦的牧民家庭,后来因牧业成为“富人中的富人”,据说在上个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漫山遍野都是他的羊,除此之外,他还有数不清的马、牛和骆驼。

但巴什拜一直是个乐善好施的人。他会收容精神不正常的流浪妇人,也会亲自询问每一个向他求助的人,只要理由合适,他都会慷慨相助。曾经有一个身强体壮的年轻人向他寻求救助,他把小伙子痛斥了一顿,在对方悔改之后,又送给他几只羊,给他做发展的本钱。

他建了解放前裕民县第一所九年制学校,并且承担了老师的工资;他修建了第一个电厂,让老百姓走入电灯时代;他修建的巴什拜大桥使用近30年;抗战时期他捐了一架飞机、500匹鞍具齐全的战马,抗美援朝时期他又捐了一架战斗机……

他还曾经培育出一个新品种——巴斯拜羊,直到现在依然是新疆著名的优良牧羊品种。

巴什拜曾任新疆塔城地区第一公署专员,1953年在杭州参观时因心脏病发作而去世。走进新疆裕民县巴什拜纪念馆,你会了解到更多这个朴实、善良的老人的故事。

两天的行程很快结束,虽然没有看到想像中的绵延花海,却无意中寻到了一段红色的记忆,而这段旅程也因此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记忆之中。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29 17: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