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中国高等教育,必须面向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中国高等教育,必须面向世界,为中国民族工业走向世界打下坚实的人才资源基础;中国高等教育,必须为中国装备制造走向世界培养出杰出人才。
据经济参考报2014年5月10日报道,临近大学生毕业季,大学生就业又到了躁动不安的时节。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727万,比去年增加28万,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而春节过后,全国多省份的企业老板度过了纠结无奈的几个月,忍受着技工荒。国家教育部的改革方向已经明确: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正好占高校总数的50%。中国解决就业结构型矛盾的核心是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的人是技术技能型。今后,中国将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突破口,对教育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而这一调整集中在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
这说明,中国高等教育将会面临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这说明,中国高等教育的社会资源需要进行新的转型升级,并实施优胜劣汰;这说明,中国高等教育需要审时度势,紧跟市场经济的前进步伐,并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复合型人才;这说明,中国高等教育将蓄势待发,将使中国的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为人才资源大国。
然而,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必须注重质量,绝不能一哄而起,随波逐流,每所高校必须具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专业特色;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必须彻底摈弃大而全的模式,要以专业特色带动整所高校向着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与科学技术研究人才相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必须面向世界,必须及时掌握世界人才的需求信息,必须时刻把握世界人才教育的前沿发展方向;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向教育要质量,绝不能为了追求教育的产业化而一门心思地把高等教育变成赚取高额利润的工具。
中国高等教育目前的瓶颈是教育质量比较低下,而每所高校为了实现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经济效益思想意识比较浓厚。因此,教育部如何对每所高校进行质量考核是至关重要的。《吕氏春秋•孟夏纪•劝学》中曰:“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意思是,教师为人师表,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德行,才能得到别人由衷的尊敬。所以,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必须依法得到保障;所以,每所高校的工作重点必须放在提高教育质量上;所以,每所高校的工作重点必须放在打造专业特色的精品教育的方面来;所以,每所高校必须教育每个学生学会怎样做人和怎样做事;所以 ,每所高校必须高度注重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必须是每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必须彻底摈弃对奢侈生活的过度追求。
《礼记•学记》中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意思是,善于教授别人的人,使别人能继承他的志向。这既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精髓,又是符合当代高等教育的道德行为准则。因此,我们公众期盼这次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改革,必须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因此,我们公众期望这次高校的转型改革,能使中国的高等教育加快实现与世界接轨的步伐,使中国高等教育成为世界人才资源的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