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开始让跳广场舞的大妈们降低音量,爱心认识组成车队为考生提供接送,家长们在考点外翘首期盼……每当高考来临,社会不约而同就会变得紧张,家长和社会俨然已经进入为了高考的“战备状态”。
为了高考,除了操心的家长,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社会,早已达成共识,但凡对考生有影响的活动,一律协调解决。此时,参加高考的孩子,可以顺理成章地享受着社会给予地“特权”。可如此,孩子是不是被“过度保护”了呢?
有的家长认为,因为高考的存在,关乎孩子的未来命运,这样的保护也是理所应当。的确,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而言,高考还是他们的多数选择。有人说,高考已经成为普通孩子,向社会上层流动的重要通道。因而,高考承载着家庭的希望,承载着考生实现个人的梦想。
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不过,现实的状况却不如家长所料。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的录取比例已经由1977年的4.8%,2013年这一数字激增到75%。笃定的现实是,大学生的增加,大学毕业生们的就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考上了大学,并不意味进入了就业的“保险箱”。不少毕业生,毕业后的工作与专业毫无关系,基本上都要从头开始学起。
大学的教育并不是考生未来的全部,高考的结果给不了绝对的答案。作为家长不妨放松心态,对孩子无需过度保护。面对高考十六七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的早期,高考只是他们的人生坐标上的一点,标志着从幼稚趋向于成熟。他们也在经历一场自我的社会化,也就是如何从被成人保护,到逐渐融入成人社会。此时,家长不妨试着放手,让孩子自己面对成长。
有人说过,命运无法复制,人生不可重来。对于家长而言,无须为孩子刻画具体的未来,也无须对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毕竟,世界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孩子的人生的成长轨迹,不能简单的复制粘贴。家长们不妨把高考看成孩子的人生起点,教会孩子自己安排生活,教会自主选择未来,孩子的未来,终归要靠自己的青春才能撑起。
人生之路漫长,未来遇到的坎坷,可能比高考的影响更大。高考只是开始,作为考生,多一些平常心,把高考当作人生之中的一次小测验,尽力完成;多一份责任心,全力以赴准备,但不忘自己最初的理想。还是给孩子一些成长的空间,根据自己的梦想,选择自己的路径,试着实现梦想。这一切,都需要孩子一点一滴的摸索,学生用自己的青春支起属于自己的梦想。
当然,我们也无须苛责一些父母急切的心态,因为幸福生活的目标是一致的。每个人生活的“背景板”不同,个体的选择迥异,梦想中的生活也不同。可是,世界纷繁精彩,只要用青春努力支撑未来,人生总有出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