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冲:穿山越海追风来
来源:滇东新能源事业部
作者:资道勇
日期:2023-11-02

从沿海到高山,滇东新能源事业部平坝三期(马关八寨片区)基建主管马文冲始终坚守一线,把刻苦学习和钻研理论的“钉子”精神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用实际行动在打造“高原山地百万千万级新能源示范基地”的奋斗历程中践行着自己的人生格言,为风电事业添写了一笔青春亮色。

 大海与高山,那是一份约定

大学毕业后八年内,马文冲在海上开展港口航道和围海造地施工。在颠簸摇晃的海上挖泥船,他曾无数次眺望海滩远处的风车映晚霞,也在回家途中与风机“大翅膀”有过一面之缘,在大海与高山之间,仿佛有着一份约定,那是他和风的羁绊。

或许是命运的造化,缘于对“大风机”的好奇与向往,缘于对新能源发展前景的期待与憧憬,2023年3月,马文冲有幸成为滇东新能源事业部一员。从潮汐能水闸主体结构施工、码头油库地基处理和桩基础施工到风机机位的挖掘,马文冲的角色转换跨度极大。

面对全新的岗位、工作、区域,为了“吃透”场内道路、集电线路、风机平台开挖及基础浇筑和风机吊装等施工管理标准要求,马文冲从一本理论手册看到几百篇参考资料,通宵达旦查阅文献已成家常便饭。渐渐地,那片未知的风电领域向他展露出轮廓,马文冲终于有底气、有信心与参建各方技术人员进行深入交流,有勇气奔赴这场跨越千山万水的奋斗约定。

马文冲(左二)_副本.jpg

造地到挖地,那是一种“情结”

从造地到挖地,马文冲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不懂就学、就问、就实干,功夫不负苦心人。

马关八寨风电项目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地形情况复杂。历时3个月,马文冲结合项目建设情况迅速锁定工作目标,组织风电场EPC单位项目负责人员全面梳理项目施工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卡点、目标点,重新梳理里程碑节点计划,细化执行、跟踪推进、狠抓落实;督促施工单位针对雨季平台开挖及基础浇筑施工赶工制定措施,切实加大施工资源投入力度。

“条件艰苦其实算不了什么,在这里工作已经习惯了。但是,既然做好了选择,就必须好好坚持下去 。”对于工程建设攻坚一线人员来说,风餐露宿似乎成为了家常便饭。在项目施工现场,马文冲和他的队友们与施工人员、监理旁站人员一同吃盒饭、一同披星戴月、一同冒雨前行、一同烈日当空下挥洒汗水,在时间紧、任务重、天气和工况均极为不利的被动情况下,于两个月内高质高效完成8台风机基础混凝土浇筑工作,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有效确保质量、进度符合预期,有力扭转了前期施工严重滞后局面。

马文冲(左二)2_副本.jpg

责任和奉献,那是一种执着

“总是抱怨是没有出路的,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面对塔筒产能不足、大件运输道路迁改严重滞后造成的影响,马文冲结合项目管理和成本控制方向,对照总承包单位合同细则落实管理协调,细致耐心疏导施工单位相关人员情绪。

协调牵引车队、梳理交通运输、协调施工单位、沟通政府群众......截至9月底,马关八寨风电项目现场施工管理重点完成了所有风机基础灌浆、13台箱变基础砌筑、场内道路验收及整改、所有集电线路铁塔组立和首投1、2回路架空线路架设等施工工作,完成了风机吊装方案评审、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等内业工作,为下一步风机吊装施工打下了坚实基础。

时时行,困难终会被甩在身后;日日行,光明终会在奋进中闪耀。从第一抔土被铲落在马关八寨风电项目的道路工程,到文山到八寨的公路、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中国大唐的塔筒、风机、叶片穿流而过,“马文冲”们把热情奉献给风电这份事业,奋斗的途中不停转动的“风车”和漫漫长夜见证了他们的成长。高山上,马文冲期盼着年底群山、风机交相辉映、连绵不绝的壮丽风景。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28 18: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