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行、夜露归,看着锦屏高山一百多台风机蜿蜒盘旋、栉比穿梭于山脊之间,一幅壮阔美丽的新能源画卷在奋斗中逐日铺开,这是滇东新能源事业部锦屏西风电项目现场整体协调管理苟谦的每日工作写照。
大地为纸,风机作画
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锦屏西风电项目地处山区,丛林茂密,涉及腻脚乡、八道哨乡、树皮乡、曰者等6个乡镇的山脊区域。作为项目部先锋部队,每天不仅要与烈日风雨对抗,同样也要忍受灌木荆棘带来的累累伤痕。苟谦最喜欢站在踏勘的最高点,深呼吸一口气,顿时感觉疲敝和胸中的疲累一扫而空。
对于满怀理想和热情的建设者而言,攻坚克难不过是前行路上的寻常之事。连续三个月,跋涉了几百公里的山路,翻越了无数的山峰,磨破了5双登山鞋,爬山头、勘地形、穿丛林,“90后”青年背包攻坚队围坐一圈,啃着面包、就着榨菜,两瓶矿泉水,翻山越岭、大汗淋漓后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一餐饭,有所成就的快乐却比大鱼大肉来得更让人胃口大开。
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177台风机的位置,为项目的顺利动工提供了先行条件。
白云作墨,实干为基
扎根在每个工程关键部位施工现场,苟谦真正做到了把工地当成“家”,每天深入施工现场、盯靠每个施工作业面,快速反应、沟通协调各参建单位,协同配合、紧密衔接各施工工序,高效保障道路建设、现场物资设备整体调控、大件设备运输及风机吊装、验收、调试等项目工程建设正常快速运转。
道路建设是锦屏西风电项目打响的第一枪。该项目处于喀斯特地区,面临降雨充沛易引起路面积水和道路塌陷,加之受重大件运输条件影响,道路多次维修保养频率高,大件运输转弯半径要求大,整体吊装周期短,施工、运输安全风险高等重重阻滞。瞄准施工安全关键,为满足不同的风电机组叶片、塔筒等设备运输方式,苟谦着力保障大件设备安全、快速运输,亲自带领施工单位对道路路堪进行多次修改,组织各参建单位对道路严格验收,高效完成锦屏一期项目97.873Km、二期项目120Km道路施工,将单支长84.5米的叶片和重达159.7吨的主机经省道运输至各个机位,助力实现锦屏西一期风电项目从全面开工到全容量并网投产仅历时9个月的中国大唐高原风电基地建设的全新速度。
点睛之笔,画图铺展
为保障下一重要节点目标实现,苟谦每天组织并参加吊装、物资协调会,迅速总结吊装进度、物资保供运输情况,切实做到当日问题当日解决、长期难题协调解决,确保次日各项项目建设工作顺利进行、高效推进。
针对目前吊装工作,苟谦协调Ⅰ标9台主吊、Ⅱ标2台主吊分别组建对应工作群,对吊装进度、设备运输情况进行实时跟踪,确保吊装进度与设备供货无缝衔接,盘点现场各物资到货情况及后续需求,跟进督促各厂家按期完成塔筒、叶片、主机交货,切实保障吊装工作顺利推进。
瑰霞漫天,银翅飞舞,再次站上曾经勘测地形时的某个高点,苟谦感慨万分。巨大的塔筒在高地之上直冲云霄,塔筒之上巨大叶轮缓缓转动,夕阳斜洒,无数风机上鲜红的唐字犹如这万里画卷的点睛之笔,丘北这片红土地上“高原山地百万千瓦级新能源示范基地”的瑰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明天,风景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