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由大唐中南电力试验研究院自主设计的基于氨逃逸控制的SCR流场治理及精准喷氨改造项目在三门峡公司4号机组顺利落地实施。该项目不仅实现了脱硝系统喷氨用量的大幅降低和空预器堵塞的根本治理,还具有运行自动化程度高、控制精准、机组适用性强等特点。截止目前,该项技术已在服务区内四家发电企业的七台机组圆满运行,不仅有效降低了环保安全生产风险、大幅提升空预器等设备运行可靠性,同时也为中南电力试验研究院践行节能降耗、绿色发展再添新助力。
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后,脱硝系统(SCR)长期处于喷氨过量和粗放式管理状态,导致空预器堵塞问题日益突出,引发空预器差压升高、风机能耗增加、负荷受限、高负荷烟道内陷、氨逃逸异常偏高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成为了发电企业的“沉疴痼疾”。
针对这一问题,中南电力试验研究院坚持“以问题导向精准发力,以效果导向常态长效”的工作原则,组建了基于氨逃逸控制的SCR流场治理及精准喷氨改造的科研攻关团队。凭借在空预器堵塞治理方面的技术积累,成功研发了烟气场自适应新工艺、喷氨格栅精细化调整控制系统、空预器冷端温度场动态调整系统等空预器堵塞综合治理技术。该技术投资成本低,便于实施,先后应用于龙岗公司、宁德公司、首阳山公司的多台300MW~660MW容量机组,在二氧化碳减排、减少机组非停、防止烟道负压内陷、降低风机能耗和排烟温度等方面均具有显著效果,经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鉴定整体已达到同领域国际领先水平。
为确保该技术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攻关团队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从基础理论层面,结合烟气流速、温度及灰粒子浓度等边界条件对SCR流场进行精确建模,开发了流场自适应技术;同时,依据酸碱质子理论深挖NH4+/SO42-产生堵塞的根本机理,提出空预器堵塞类型的快捷判定方法。在设备改造方面,开发了喷氨格栅精细化调整工艺和自动控制系统,优化了氨气与氮氧化物的匹配特性,实现了氨气流量的精准分配,充分发挥SCR的设计效率;实施了空预器冷端温度场动态调整系统,有效提升空预器部分冷端蓄热元件壁面温度,进一步防止堵塞。
七月的中原地区赤日炎炎,距离三门峡公司3号机组改造完成并稳定运行仅几日,锅炉所副所长程金武再次带领攻关团队勇担重任,迅速投入到了4号机组改造项目的设计研发中。由于该工程实施改造项目较多,涉及机务、热控等多个专业,攻关团队凭借以往改造的技术经验和实践积累,编写了详尽的项目设计、安装指导及热态调试方案,并制定了严格的现场施工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
九月前后,技术人员开始逐步进驻现场。“现场情况复杂多变,大家要多讨论多思考,灵活处理,随机应变,安全第一”。作为项目的整体负责人,程金武始终秉承严把项目安全关、质量关、进度关的信念,朝乾夕惕,赓续前行,通过积极与施工方和电厂人员交流沟通,果断处理改造现场出现的各类问题,严格把控各项施工工艺,确保项目高标准、高要求开展。
十月中旬,项目进展如火如荼。然而,郑州和三门峡两地的突发疫情却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考验,人员往来不便,改造施工也一定程度上放缓。为确保项目如期顺利完成,一方面,攻关团队严格遵守两地所在区域疫情防控规定,通过采取合理调配人员前往三门峡先隔离再入厂、每日统计技术人员身体精神状态、积极联系设备厂商保证如期供货等多项措施,推动项目改造的有序进行;另一方面,严格按照施工质量要求,每日开展现场对照检查,对发现的缺陷和问题分类记录并及时向三门峡公司反馈,督促施工方尽快整改或完成闭环。
基于氨逃逸控制的SCR流场治理及精准喷氨改造攻关小组是一支由首席专家领首、高级工程师为骨干、优秀青年人才为躯体的技术团队,凝聚了中南院锅炉所的核心研发力量,在机组节能降耗和安全环保运行方面,先后取得了专利20余项,发表了相关论文10余篇,并多次获得中国电力科技进步奖、中国电力创新奖等行业级奖项,为机组运行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目前,项目已顺利进入热态调试阶段。中南电力试验研究院全体技术人员将持续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力确保机组安全经济运行,加快节能降耗技术发展,坚决扛起自主研发、自立自强的使命大旗,不断开创中南院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创建世界一流能源企业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