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在集团公司2023年投资发展工作推进专题会上,邹磊董事长以李朗红的故事激励广大干部职工要忠于事业、忘我工作、攻坚克难谋发展,要胸怀全局、开拓进取、抢抓工程重实效,要脚踏实地、严谨细致、刻苦学习真本领。
5月10日,海投公司召开投资发展工作推进专题会议,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投资发展工作推进专题会议精神。会上,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郭亚斌在讲话中回顾了与李朗红同志共同工作期间的细节情景,重温了李朗红同志艰苦奋斗谋发展的感人事迹。并号召海投公司全体干部员工大力弘扬“朗红精神”,发扬 “四千”精神,积极投身到投资发展、经营建设各项工作中,全力以赴抓好高质量发展工作,为集团公司“二次创业”贡献海投力量。
燃尽的生命
——追记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朗红(一)
哀乐低回、挽联高挂,2009年2月2日上午,北京八宝山公墓兰厅。瘦削的他,身上覆盖着党旗,任凭亲人热泪长流、任凭同事万般呼唤,甚至连他钟爱的事业也没能挽留住他匆匆远行的脚步。在生命最后时刻,癌细胞已经扩散到58岁的李朗红全身,他忍受癌症长时间的折磨和巨大痛苦,但只要有一点气力,他首先想到的仍然是自己未尽的事业。人们默默地念叨:他是累倒的,他是工作到死的。他为了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鞠躬尽瘁,燃尽了生命。当他逝世的消息传到宁德核电公司时,许多员工自发地写出怀念他的文章、诗歌、挽联,宁德核电公司《宁核风》杂志编辑部出版了悼念他的专刊。福安市委的《福安快报》编发了纪念他的文章“生命的足迹”。福建省一位主管工业的副省长感慨万千:“知道吗?我们是因为他才认识大唐的。他走得太早了,可惜了!”人们在心里一遍遍默默念着李朗红留下来的遗诗:
把我的骨灰撒在香山,
青青小草是我的发丝,
满山红叶是我的笑脸。
让我的心温暖你们,
把我的爱留给人间。
他就是大唐国际发电公司原副总工程师李朗红。连日来,从福建大唐国际宁德发电公司的运行车间到福安市政府办公地;从福建核电公司如火如荼的建设工地到北京广宁伯街的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大唐国际发电公司本部,采访报道组追寻着李朗红呕心沥血、勤奋工作的历程;回忆并细数着他英年早逝的闪光足迹,在与熟悉他的同事、朋友和政府官员的交谈中,一次次地被李朗红的事迹和精神深深地打动着……
(一)
“他始终处在工作状态中,似乎一生都在奔跑着。别人说我们是个老疯子带着一群小疯子在玩命。”
“他的身体底子本来是非常好的,他的病都是累出来的。”不止一个同事痛惜地回忆说。身高只有1米67的李朗红,瘦小外表下面蕴藏着的是对事业无限的忠诚和拼命工作的不竭动力。在福建工作6年,李朗红每天都超负荷“运转”十几个小时。福建大唐国际宁德发电公司跑前期项目的人都知道,李朗红从来没有周末休息的概念,过年也只一天——大年初一。从初二起,他就开始了学习和工作。当人们不解地问他何苦时,他笑称,工作是他的最大乐趣和快乐。
李朗红1951年5月出生于重庆市。20世纪七十年代起在内蒙古包头二电厂参加工作,从此与电力行业结下不解之缘。历任汽机车间技术员、生产办副主任、计划供应部部长,筹备处主任、副总经理、副总工程师。一直致力于火力发电厂运行管理和技术工作。2003年1月,为了开拓大唐集团在福建的电源建设和核电事业,他只身一人深入闽东大地,凭着一张地图、一个水壶、一只望远镜,勘察、选择厂址,开始了他跑项目“三个”的传奇故事。如今,宁德发电厂、漳州风电厂已全部投产,为严重缺电的福建省经济社会输送着源源不断的电力,而福建省第一个百万级核电站——宁德核电站的开工实现了福建几代人的核电梦。当人们为福建沿海电力发展倍感鼓舞的时候,也深切地缅怀这位呕心沥血,以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好干部——李朗红。
初到福建,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通讯不畅、语言不通,人文地理完全陌生的沿海城市。他住在宁德市一家简陋宾馆里,通过各种方式,搜集福建省当地的政治、经济资料,特别是能源行业的信息,归纳整理成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寻找开发电力项目的机遇。通过认真研究分析,他发现,福建省是一个少煤、无油、无气、常规能源短缺的省份,水电资源虽然较丰富,但90%已被开发。而且福建省多年来是对台前线省份,经济发展滞后于周边的沿海省份。随着两岸稳定,福建省必将会迎来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强势。而电力建设如果不提前启动,势必会成为制约福建省未来几年经济发展的瓶颈。掌握了这些情况后,李朗红胸有成竹地开始了他的“游说”活动。他先从电话簿上查找到宁德市政府相关单位的电话号码,然后不厌其烦地一个个打过去……
经过艰苦努力,宁德发电项目终于进入了福建省和宁德市的议事日程。随之,宁德发电筹备处成立了,李朗红被任命为筹备处主任。大唐国际发电公司从全国各厂抽调了十几个人赶赴福建,在李朗红带领下开展前期工作。
把电厂建在哪里?建电厂的核准程序如何办理?多达十几项支持性文件如何取得?电厂的水源、供电、出线、煤运等问题如何解决?如山一样工作量连同压力再一次向他压了过来。
整整两年时间,他带领筹备处全体工作人员像陀螺一样地旋转着,每天早7点至晚11点不间断地工作。这个没有明文规定的“711”工作法,迅速影响了所有人,大家默认了这个作息时间。回想那时的工作情景,宁德核电公司生产准备部工程师、当年与他一块跑项目前期的吴斌说:“他始终处在工作状态中,似乎一生都在奔跑着。别人说我们是一个老疯子带着一群小疯子在玩命。”
最早与李朗红在福建跑项目的张海波多次哽咽:“我们踏勘选址是一瓶水、一袋干粮、一个向导。有一回踏勘时,他接连几次跌倒在山路上,回来后却跟没事人一样,埋头就写材料、做分析。那时,我们吃露天饭、住民房、没电视,连新闻都看不到,可他还是督促我们,年轻人吃饭要快、走路要快、行车要快。埋怨他吗?不,他办公室的灯光很少在晚上12点前熄灭过!想想跟他干事真让人受不了,但是跟他干也错不了,学本事,有成就!”
福安市委常委丁瑞康感慨道:“没有朗红书记,这个工程不可能跑下来,跑下来也不会建设这么快。我分管市内工程建设这么多年,从没见过大唐宁德核电这么快的速度,从没见过像他这样玩命干工作的人。”
李朗红和他的同事们身上体现出的忘我工作精神感动了地方政府。福建省、宁德市各级政府全力以赴地支持电力建设。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风雨,2006 年6月、9月,福建大唐国际宁德发电公司的两台60万千瓦机组先后投产。一座百万级发电厂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完成了前期核准及工程建设,确实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宁德发电公司的投产发电,带动了宁德周边一批重点工矿企业的落户,也给当地群众带来了福音。仅年产50万吨硅钢片、100万吨铸钢的企业就解决了近万人的就业问题;宁德发电公司附近龙珠村有近50名村民在宁德发电公司上班,该村村民的人均收入从原来的2000元增加到了6000元。
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高度评价道:“宁德火电是地方政府与中央企业合作的一个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