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增加动力,激发活力,释放潜力。
“锡矿重生”的经验,正是改革推进的实践。2024年8月7日,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时隔1年再次调研胜利东二矿时,表示“深切感受到一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称赞胜利东二矿“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感觉“非常高兴、非常欣慰”。
翻开新篇章
寒暑易节,时光荏苒。
时间回到2007年,集团公司首个自主开发建设的千万吨级露天煤矿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广袤的草原上开工,2009年完成一期工程建设,2010年通过竣工验收。但是,由于当时内外部市场需求疲软、建设资金短缺,加之覆盖土层厚、剥离量大,项目建设进度缓慢、干干停停,一直未能形成有效产能,一度成为彼时压在大唐集团前进道路上的沉重包袱。
2019 年项目全面停工停产,企业发展陷入“谷底”。2020年为减轻包袱、轻装上阵,集团公司煤矿关停,全员转移安置,从在职员工1200余人的大矿变成只有33人留守的待重组企业,一段时间,人心惶惶,给企业带来了非常大的维稳压力。
2022年,集团公司新一届党组坚持“新官理旧账”的政治担当,主动承担“端牢能源饭碗”政治责任,从战略全局出发,推动思想大解放、任务大攻坚、结构大改革,提出了“吃改革饭、走创新路、打发展牌”的工作要求,吹响“二次创业”的号角。坚持“盘活资产、减少损失、守住底线、脱困振兴”总要求和“分兵突围”工作思路,打响了“煤化工突围脱困攻坚战”。在“锡多克”产业链中承担着“上游活水”的锡矿公司,是产业链实现协同的堵点,也是攻坚的重点。
为打通堵点,盘活资产,集团公司领导先后30余次到现场调研,并组织行业专家进行联合把脉会诊、开展可行性论证,寻求复建转机和政策突破口。在充分论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和勇气,开启煤炭板块“二次创业”新征程。
走稳改革路
“解放思想”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先导。
目标已明确,如何有效推进、行稳致远,是摆在集团公司特别是煤炭战线全体大唐人面前的紧迫任务。
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变则立,不变则废。集团公司在深化改革时,决策重启锡矿公司,释放产能、保障上游供给,发挥煤炭行业对其他产业的协同支撑作用。
能投公司主动响应集团党组号召,本部主动从北京搬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坚持靠前指挥,指导基层企业持续发扬苦干实干创新干的新时代“愚公移山”精神,充分发挥煤炭板块应有作用,保障了生产经营业绩持续稳定,以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优异成绩,树立了能干事、能成事的良好大唐形象,体现了大唐精神价值。
在改革进程中,锡矿公司多措并举,取得改革发展积极成效,实现从“沉重包袱”到“保供先锋”的华丽转身。制定“科学决策干起来、保持定力干上去、凝心聚力干成功”战略安排,一步一个脚印,实现全面复工复产、逐步发挥保供控价作用。锚定依法合规,迎难而上、敢啃“硬骨头”,在短短两年时间,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分批次获得生产用地手续批准批复,正式实现依法依规复工复产,实现了“科学决策干起来”。锚定市场化运营、精益化管理,实行公司——矿一体化、市场化外包为主的管理模式,基本做到人员精简高效;推行外包队伍等同管理提升效能,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生产能力快速提升至行业较高水平,为扭亏增盈奠定了基础;推行市场化薪酬改革,突出业绩导向,建立符合锡矿管理模式的业绩考核方案,严格工资与产量、效益和重点工作刚性联动,破解平均主义和“高水平大锅饭”问题。
激发新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伟大时代的勇毅之举,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之源。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为推动煤炭板块的改革提升,从决策“重启”锡矿公司以来,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同志连续3年到现场进行调研,7次对复工复产情况进行批示,肯定工作成绩、激励指导工作。集团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传江先后28次到锡矿公司现场指导工作,亲力亲为协调解决卡点、堵点,为顺利复工复产奠定了基础。集团党组的重视、支持,极大激发了锡矿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为公司推动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锡矿改革重启后,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办公楼看到只有忙碌的身影,没有扎堆聊天的情形,锡矿的变化,总能在职工眉宇间、对话中、行动上流露,因为他们工作的激情和活力是藏不住的。
下一步,锡矿公司将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今后做好各方面工作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细化优化改革目标和改革措施,全力推动各类改革任务落实落地,以高质量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