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邓小平同志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的观点,创造性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纵观人类历史,唯有科技的发展以及科技所带来的工业革命、产业革命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创新中国》作为一部关注前沿科学的纪录片,用鲜活的故事生动地讲述了中国最新科技成就和创新精神,记录了当下中国伟大的创新实践。
通过此次观看《创新中国》这一记录片,让我看到了我们国家尖端科技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看到了中国人、中华名族拥有的底蕴与力量,看到了中国在当今世界舞台的崛起所带来的影响,看到了一批批科学家,一批批工匠,一批批企业家,在各自领域里焕发着光辉;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默默坚守,什么叫做创新精神,什么叫做工匠精神。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吕剑研究员带领他的创新团队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开创了气相催化氟化新领域,把国家对科技的需求解决“卡脖子”的问题落到了实处。躬身“农”事一辈子的徐世宏,一直从事水稻新技术研发和新成果转化,推动旱育、抛秧、免耕三次稻作变革,为农业水平提高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他说,我们搞农业的,必须要下乡,坐办公室写不出农业来。王贻芳院士说:你只有对基础科学有了深刻的了解以后,你才能去改进提高,能够走在世界的前面!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的科技水平如今已经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了,在高能物理领域,其中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江门中微子实验这些成绩,无论是科学还是技术的,使得我们基本上站在国际的平均水平。
在创新中赢得主动,在创新中谋求发展。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解努力,越来越多的高端技术、自主品牌、以及专利技术,都步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从民用的超薄玻璃制造、无人机物流开发、到高铁高速发展并走出国门,再到尖端的航空航天、核动力等,一项项技术和发明创新让人看的心血澎湃,激动不已。
创新让我们有了方向也有了底气。创新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面对复杂的改革环境、艰巨的发展任务,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通过创新,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才能掌握发展主动权,让人民享有更多改革成果,让国家获得更快、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