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纪念日。回望70年前那场战争,中国付出了巨大牺牲。《金刚川》这部电影截取了朝鲜战争尾声的一幕。我军一个主力师需要按照战役部署前出到指定的攻击位置,而行军途中有条湍急的江水挡住去路,工兵连奉命在第二天早晨六点的之前架设好木桥,供主力部队过河。我军没有空中优势,有限的空军在前线作战,保护这种桥的防空部队只有两门弹药有限的单管高射炮。而美国有着世界上最强大的空军,显然不是吃素的,利用战斗侦察机,各种轰炸机反复攻击桥梁。故事就此展开。美军通过反复轰炸,数次摧毁桥梁。当他们以为摧毁了一切,返航离去以后。幸存的工兵们冲出来,将自己的身体捆绑在一起,跳入江中,以血肉之躯将残破的桥梁勉强修复,供主力部队从这种血肉之桥上冲过去奔向前线。这幕剧情,也许会有人觉得有艺术的夸张。可是这在我军历史上有很多先例存在。红军时期,抗战时期,都有这种血肉之躯为战友铺路架桥的举动;解放战争时期,董存瑞手举炸药包炸碉堡,朝鲜战争中的黄继光胸口堵住机枪眼,……这是我们用血肉长城战胜武装到牙齿的敌人的根本法宝。就像最后返航的美军侦察机飞行员超低空飞行看到这一幕的时候说,知道你们不信神,但在我看来,这就是“神迹”!精神和意志,往往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关键,拼的就是不怕牺牲的那口气!
电影在立意和叙事手法上很出彩。先说立意——不过分拔高自己,不刻意贬低对手。
《金刚川》这部影片不贬低对手。美军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空中优势和火力优势,不断的用战斗机和轰炸机对战场态势进行侦查与攻击,其后还要进行损毁评估,确认完全摧毁目标才算完成任务退出。并且会通过毁伤评估的效果更换战术武器进行攻击。比如,一开始美军一组两架战斗机先进行侦查,然后呼唤轰炸机用高爆炸弹和延时引信炸弹对桥梁进行攻击。一开始因为轻敌,侦察机组的僚机被高射炮击落。在摧毁高射炮阵地前,为了避免飞得慢的轰炸机受到地面威胁,还用远程榴弹炮进行轰击。每一次都对桥梁造成了损毁。而我军的每次应对也是竭尽所能。工兵部队等轰炸结束就从隐蔽点冲出来继续修桥,而高射炮班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拼命为主力部队过河争取时间。有人不解为什么高炮班要在地面燃气篝火暴露自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敌人的空中火力吸引到自己身上。敌人也是想要先消灭地面防空火力,然后才方便肆无忌惮的轰炸。等我军后方的喀秋莎火箭炮消灭了美军的榴弹炮阵地,美军战斗机飞行员旋即返回战场来与我方高炮阵地决斗。战争就是你死我活的,双方都体现了足够的军事素养和血性。
最后当美军B29轰炸机扔下巨型燃烧弹,把我军渡江阵地烧为一片焦土之后。美军认为目标完全摧毁。返航途中,战斗机飞行员收到地面仍有人员活动的情报,受命再飞回侦查。飞行员不情愿又无可奈何的返航,超低空飞行看到我军搭建的人桥一幕,整个人都震惊了。
那一刻他回答报基地的原话是“桥还在,但是大部队已经过江,再攻击已无意义……”尽管美军基地依然派出轰炸机轰炸,但我个人觉得这并非该飞行员故意谎报军情。更多的是他个人经过一夜鏖战,对装备近乎原始却始终打不垮的对手,对那座血肉之桥的尊重与惺惺相惜。
《金刚川》这部电影上映恰逢志愿军入朝作战70周年。如今的中国,强大而自信。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70年,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要继承和弘扬抗美援朝精神,深入学习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必胜信念,为建设社会主义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