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这门学科,应该是大家在成年后自然比较感兴趣的一个学科,因为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无时无刻的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人际交往以及对自我认知,但是呢,很多人对待心理学的目的不纯,以为看几页便能化身读心大师,以此来处理自我目前面对的困境或者完成本我的一些愿望。
事实并不像想象中的如此美好,心理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枯燥的东西,这是一门严肃的学科,最常被安利的心理学书籍如《心理学导论》、《心理学与生活》其本质上都是肩比《高等数学》同济版的教科书,大部分人是看不进去的。
而那种落入俗套的心理学书籍如:《重口味心理学》、《职场厚黑学》、《读心术》基本都是东拼西凑出来,博人眼球骗钱的工具,对于现实生活没有任何的指导意义,所以这里我推荐一本书《影响力》,虽然这本书是斯坦福大学营销心理的指定教材,但是这本书不仅有趣而且可读性强,甚至很多被抓捕的传销组织也把这本书当教材阅读,要是作者知道自己的得意之作被拿来这么用,估计会被气的想来中国为扫荡传销组织尽一份力。
那么《影响力》这本书的名字到了今天我觉得或许被稍微修改一下更能直接的让我们青年人知道这本书究竟写了什么,为什么我们会觉得“真香”。
这本书意在揭示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一些交际原理,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一些心理学机制。主要有六个原理:互惠原理、承诺和一致原理、社会认同原理、喜好原理、权威原理、短缺原理,另外次要的还有认知对比原理、关联原理等。每一个原理作者都有生动的案例来佐证,尤其是营销方面的案例。而实际上了解了原理的内涵之后,我们自己也非常容易地能联想到生活中的案例,并且承认这些原理的客观存在。
现在的带货套路就很好的印证了书中的短缺原理,每一次疯狂的抢购永远都是限时限量的,参与竞争稀缺资源的感觉,有着强大的刺激性,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但是呢我们也要知道限量的食物其实并没有更好吃。
我之所以分享这本书,是希望各位能更好的反套路,更好的保护好自己,不被诱导,不被套路,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那么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更像是一套武具盔甲,阅读它,获得坚若磐石的盔甲,保护你的钱包、身体以及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