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间,与女儿在客厅看书时,她忽然转头问我:“妈妈,什么叫‘人贵自知’呀?”我想也没想,告诉她:“就是指人最可贵的品质就是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的真实情况的意思。”可女儿接下来问的问题,却着实让我认真的思索了一番,她问道:“那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自知呢?怎么知道自己认为的自知是不是对的呢?”
对啊………长久以来,我理解的知与不知,就是清楚明白即为知,混沌不清即为不知,对于自知,总惯性的偏向于肯定的答案。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过:“知不知,上;不知知,病。”意思是那些已经明白含义,悟出真理,但总觉得不得其宗的人,才是最高明的人;而那些明明不明真谛,却还不知道自己不明白,认为自己啥都懂的人,才是思想患病的人。
我们的思维往往决定我们的认知,当我们的选择和决定与其他人不同的时候,你能判断别人是对还是错吗?自己的呢?其实有时无谓对错,你的决定和判断是基于你对自己的了解和对目标的需求而作出的选择,如果环境或其他因素发生了变化,决定、判断说不定也就随之变化了。因此,内心平静地选择,清楚明白自己的需求和目的,也是一种自知。
由此可见,自知不仅仅是知道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的水平,更可以理解为知道自己的目标与需求,明白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清楚自己的位置与身份。因此,自知之人大多是知彼之人,他们能因自知而保持平常心、消除分别心,通过自省客观的评价他人,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和过人之处,不急躁、不偏倚、不功利。
我很感谢女儿对我的提问,她成功地向我抛出了一个自省的课题,对这个课题的思索和探究,我认为就是一个“自知”的进阶过程。每个人能自我认知更深刻一点,就会对人对事的理解更多一点,抱怨就会更少一点,心态也就会更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