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冈热电公司的检修现场,一群“设备魔法师”正用魔法思维,焕发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新色彩,让原有的设备重焕新生,将技术攻关转化为成长阶梯,在A修奋战、技术攻坚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岗位成才之路。
科技魔法:巧用科技中的攻坚意识
在云冈热电公司长达150米的输煤廊道内,智能巡检机器人通过搭载高精度红外线热像仪和激光位移传感器,最大限度实时捕捉输煤皮带异常的细微变化,正以毫米级精度执行着巡检任务,构建起全时段无死角的智能巡检监视系统。
普通工业设备在云冈热电青年“创客”的手中,升级为“数据采集-智能分析-决策支持”的全链条巡检智慧中枢,仅用短短几秒即可完成一次全皮带状态扫描,并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和典型故障案例,对12类关键参数进行趋势预判,将传统经验式巡检升级为预测性维护。今年一季度,该系统累计发出设备异常预警36次,快速识别输煤皮带接头异常,及时避免皮带断裂,累计节省检修维护成本10余万元。
项目自实施以来,该公司输煤系统由之前的“管理老大难”实现运维、质效的双提升,故障发现率跃升至98%,故障处理效率同比提升40%,人工巡检频次减少50%,强大的“青”动力生动诠释出青年职工的风采与担当。
成长魔法:技术攻关中的能力跃升
在防磨防爆专项技术攻关中,该公司“四管”泄漏防治党员突击队聚焦能力提升,通过“技术筑基+智慧赋能”的双轮驱动,构建起科学规范的锅炉“四管”健康评估体系。攻坚团队通过系统学习历年检查数据,建立动态缺陷图像数据库,精准掌握高温腐蚀、蠕变损伤等缺陷演变规律。检查过程中,严格按照电力行业标准进行判废,运用数字射线检测、内窥成像等先进手段,将高温过热器、再热器等蠕变监测精度提升至0.1mm级,促进宏观检测与微观分析深度融合,使壁厚减薄、氧化皮超标等隐患识别准确率提升40%,实现从“经验判断”向“数字决策”的跨越式发展,为机组修后安全运行筑牢技术防线。
同时,在DCS系统国产化改造过程中,国产化改造青年突击队重点攻关DCS系统主模件冗余功能测试、抗射频干扰测试、系统容错性与实时性测试以及系统响应时间等测试,通过系统性测试验证与迭代改进,显著提升了全新系统的协同效率。这一攻坚过程不仅提升了系统可靠性,还强化了团队在软硬件协同研究、故障定位与快速响应的综合能力,更以实战检验了从理论分析到工程验证的闭环能力。
修复魔法:废旧件里的技术密码
“这个压电蜂鸣器的谐振频率可以重新校准!”该公司热控创新工作室里,技术带头人刘磊正带着青年员工拆解故障报警器,在墙上“废旧即教材”的标语下,堆满各类待修复设备的工作台,俨然成为最佳实训基地。
这支平均年龄38岁的技术团队,将设备拆解过程转化为创新课堂。每次修复作业都按照“故障分析-技术攻关-工艺改进”的三段式展开:先通过设备台账、构造书进行异常分析诊断,再联系生产实际模拟运行工况进行技术攻关,最后制定详细改进工艺。近几年,热控创新工作室通过技术攻关创新项目荣获数十余项山西省电力行业QC奖,利用“互联网+热工控制”理念开发的“热工宝”微信小程序,获得国家版权局软著1项,更开发研究出13项专用修复工艺。
“设备再生不是简单拼装,而是逆向思考的创新实践。”热控创新工作室成员小赵满脸开心地展示着刚修好的控制器,“我们给这些老设备重新修复,确保实时、稳定上传运行数据,寿命预测准确率提升40%。”
创效魔法:创新思维下的效益革命
在本次A修中,攻坚创新思维正在创造连锁价值:各专业通过对设备状态评估,核减检修项目26项,预计节省费用20万元,并通过机组辅修、劣化分析等技术手段,核减检修设备15台次,节省费用15万元,同时提炼的20余项技术标准、检修工艺反哺日常点巡检工作机制,培育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技术骨干。今年以来,该公司共收到员工创新提案、合理化建议超过100项。
同时,该公司锚定A修创精品任务目标,积极开展“A级检修创精品”劳动竞赛,打破传统单纯以设备消缺为主的竞赛模式,构建起以效益为导向,“质量提升+成本管控+技术创新”多位一体的创新竞赛模式。在竞赛过程中,该公司“四管”泄漏防治党员突击队、发电机可靠性提升党员突击队、国产化改造青年突击队、汽轮机揭缸提效青年突击队通过党建引领、创新驱动,搭建起全员参与、全要素发力的精益创效A修新格局。